第四一四章 全国总动员(二)(2/2)
“不苦不苦,有了大司马的支持,徽可以把以前很多存在于头脑中的东西付诸于实践,这真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说起来徽才要感谢大司马呢。”
“嗯,闲话我们待会再说吧,想来先生也听说我大汉发布了全国征兵令。所以……”
“徽已经从皇甫太守和文将军那里听说了此事。只是不知道大司马要把军队扩张到何等程度?”
关彝转身看了看周围,其他的人赶紧的自觉离开两人数丈远。然后关彝才贴近了刘徽的耳朵轻轻吐了一句:“三十万!”
刘徽的面色稍微变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如常,也贴着关彝的耳朵回答道:“若今年发兵,全军的兵器可全部换装。但是甲胄可就有些不够了。”
“本官知道了。”轻轻的回答了一句之后,关彝再次把声音放大:“来,子懿先生,请带我参观你的杰作!”
“呵呵呵,大司马请。”
前文所述,五原郡这块地方的地下,有大量的煤,也有大量的铁矿,而且紧邻黄河,水资源极为丰富。所以,这里是天然的钢铁生产基地。自三年前拿下这里后,关彝往这个地方砸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生的在这里建起了这个时代最大的钢铁和兵器甲仗生产基地。
“大司马请看,这是徽改良过的炼铁竖炉,铁水出产量比前汉时期的竖炉大约要高三成,铁质的纯度也比以前要高得多。”
“嗯,这里有多少高炉?每日出铁水量有多少?”
“十五座高炉,每日出铁量两千斤。”
“嗯。”关彝点点头,非常的满意。
每天两千斤铁水,一年就是七十三万斤。这点产量,大约是初唐时期的三分之一,北宋的十分之一。不过一方面这只是一个铁矿的产量,另一方面,这个铁矿现在才正式投产两年多。他的产能,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现在社会最常见的高炉炼钢法,在中国其实早就有了雏形。关彝能做的,就是给刘徽做出理论上的提示:比如热的传递方式,如何更好的散热或者更好的防止热量的损失等。剩下的事情,只能交给刘徽带着其他的技术人员去慢慢的改良。
“这里出产的刀具,其质量如何?”
“呃,这个,大司马,仆按照您的指示,在本地各个地质明显不同的地方挖取不同的泥土混合铁矿石进行冶炼,其出产的刀具什么的,其音色确实有一定的不同。但要说有质的改变,这个恕仆还没有做到。”
哎,看来用稀土加入铁矿中冶炼,改善其质量什么的,对这个时代来说还是太早了。
看着关彝的脸上微微露出失望,刘徽赶紧补充道:“大司马,虽说这里出产的刀具,对上益州蒲元世家的刀具,无法一刀两断。但是这里的刀具并不像蒲元家出产的精品那样量少。相反,其产量极大,而且在卷刃之前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所以,若是用这里的武器对我大汉的军队进行换装,我军的战斗力其实是隐形的增加了。”
“嗯,这样就好啊。子懿先生,本官三年前跟你说过的板甲呢?现在库存有多少了?”
“岂敢忘了当初大司马念念不忘的东西,大司马请随我来。”
两人领头,众人绕开热火朝天的炼钢厂,来到了厂房的背后。
这里紧邻黄河不说,附近还有多条流速较快的溪流,一看就知道这里的河床被人为的改变了坡度,使得水流变急,由此可以带动更笨重的水力机械。
作为一个农耕民族,中国古代对水力的利用很早,各种奇思妙想也层出不穷。可惜的是这些发明多是用在农业生产上不说,而且往往由于古代中国士大夫对科技的轻视而得不到有效的推广、改良。
不过作为穿越者,关彝可是眼馋板甲很久了。
水力锻机的原理对于一个农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缺乏动手能力的学渣无法亲自造一台出来。而有了刘徽之后,关彝的很多理论都有了可以付诸于实际的人。
作为冷兵器时代防御力最强的甲胄,板甲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自不必说,缺点则是士兵着全甲后不够灵活,而且全身套在铁皮笼子里的士兵,若是周围的温度稍微高一些,就会容易中暑——这也是中东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哪怕屡屡被装备了板甲的欧洲士兵打败,但仍然坚持使用链甲的原因之一吧。
“大司马,这板甲呢,按照您的要求尽量加强头胸的厚度,减少四肢的厚度,如此算下来,现在定型的全身板甲,全重三十斤,其中耗铁二十五斤左右。”
“现在库存的板甲有多少了?”
“大司马恕罪。”刘徽说到这里面色发苦:“五原铁矿实际投产不过两年,而且第一年的产量远不及今年。所以,两年多来,一共也就出产了一百一十五万斤铁。这些产出,大半还要打造刀具、枪头、箭矢,所以,这板甲的库存现在只有两万副左右……我等辜负了大司马的期望,还请大司马恕罪。”
“哈哈哈哈~~~不错了不错了。子懿先生,你们做得很好,何罪之有啊?板甲这个东西,优缺点都太突出了,本官可没打算全军都用这玩意!不过两万副板甲,也足够给司马家一个惊喜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