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剑指(9)(1/2)
数十名先前就随着富兰克林乘火车入境的技工争分夺秒地把已经预装好的模块和炮管拼凑在一起开始组装坦克。
这种坦克其实是德国和西澳合作的实验产品“一号拖拉机”,德国军械署编号为sdkfz101,对外号称特殊用途拖拉机第1号,而不是西澳配备的仿制雷诺坦克。
历史上这款拖拉机1932年才开始设计,33年才用作实验,34年才开始量产,36年开始投入西班牙内战战场以增加作战经验。
如今提前了5年左右,德国佬生产的质量却没有什么变化,其实福克斯也没觉得有什么比不上原来的一号。
原来的一号是个小玩意,现在的一号也是小玩意,运过来的一号拖拉机身长不过4米,一节14米左右的车皮就可以拉个3辆,如果是雷诺的5米车体,只能拉个两辆,这也是福克斯让一号拖拉机过去的一个原因。
历史上莱茵金属,man公司,克虏伯,戴姆勒和亨舍尔联合起来分别把宝压在瑞典和苏联腹地偷偷研究装甲战斗车辆,技术交流很是麻烦,如今所有的德国坦克设计企业人员云集澳洲西澳大利亚,倒是进程大大加快。
不过德国坦克设计企业倒是仍旧在瑞典和苏联保留了一些联络人员用来争取获得两国的坦克设计经验,也是为这个进程插上了小翅膀。
这批企业目前有两份计划,一份是使用37raktor,一份则是使用75raktor。
至于为什么都用短管炮嘛,一就是主流国家英美法俄都没有用长管炮,德国的绝大部分都觉得短管炮也是一种潮流,一种趋势,同时也觉得长管威力过剩,坦克的战场定位会变成大炮;二就是福克斯的拒绝,福克斯把所有提长管炮的设计都否定了,包括大拖拉机的75长管炮,他自己深知肚明一件事,德国人可以搞,澳大利亚可搞不起。
战争是科学技术特别是兵器技术的强烈催化剂,试想战争刚开始就出现喷气战斗机,拥有上百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应装甲主战坦克会出现什么后果?
很多人会说,还能有什么,不就是打猴子似的吗,是啊,刚开始的确是打猴子,但是战争会死人的。
澳大利亚人口太少,目前为止整个澳洲大陆不过刚刚超过1千万人,这个体量放在军阀混战时的民国时期,只是一个能做做墙头草的军阀而已,别的军阀都可以用唾沫淹死你。
当澳大利亚把人拼光后,这些所谓的先进武器不过是他人的嫁妆而已,除非你能变出核武器,否则一个小国家搞出划时代的东西不仅保不住,还会被强者所觊觎,那个时候就是自掘坟墓了。
长管炮也是如此,长管炮澳大利亚可以搞,但不是现在,现在绝对不能出现这个东西,否则后面会过的越来越难,划时代一时爽罢了,不会一直爽下去的。
福克斯最后找齐了那些提供长身管37炮的设计者,他拨付了一定的经费,要求可以现在就开始进行研究具有高初速的75长身管炮哥128炮,都可以用高射炮的名义来研究。
至于37之类的小口径长身管炮福克斯一律pass掉了,不为什么,金主不乐意啊。
在西澳,基本上所有的德国企业都是在天际线集团的包装下转换成天际线集团的子公司,并用上了很多种类的名称和方向,并且工作地点也远离很多人口的密集之地,同时有24小时的专员负责警卫工作。
这一切的开销基本都是有天际线集团一力承担,除此之外则是各个德国母公司的象征给点“出差费”,在他们公司的账目上,西澳的所有分公司/办事处基本都是以商业联络为目的,雇员不多,基本只提供寥寥几个员工出差费和基本薪资,还有就是西澳的本地家族和权贵的个人意愿投资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掩人耳目,基本上这些个公司在欧洲本土都是坐着一些小订单或者是和一战前完全不搭边的产品,而在西澳,则是做回了他们的老本行,可惜的是他们并不能给予远在南半球的公司精英太多帮助,一切都基本上要靠福克斯。
可以说没有福克斯的大把票子,就没有众多德国军工企业的不停步,要是福克斯哪天把票子停了,那么这些德国佬可就要像某位面一样搞歪门邪道弯道超车了。
福克斯自然不是冤大头,谁的钱也是大风刮来的,福克斯的钱虽然有些外力相助,但是凑钱凑多起来也不容易,起码要会算账不是?
福克斯在后面的合作里面很简洁明了地说了一句话,有求必应。就是德国企业在西澳,所有的技术方面行为,在并不过分的情况下,西澳都会尽量给予满足,同样的,西澳需要的有关所有德国企业的技术方面的需求,也希望德国人有求并应,哪怕是压箱子的底裤。
当时几乎所有的德国企业都在犹豫要不要签字,虽然这份东西年限是20年,但保不齐20年自己的绝活都会拱手相送,对于资本家来说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接受的条件。
不过对面是德国人,一个用铁与血统一起来,然后在所谓的最后一战中被迫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战败国的国民。
最后有一个人第一次和西澳签下了这份德国明显是吃亏的条约,这个人是古斯塔夫-克虏伯。
当时的克虏伯已经年过50,他和众多工业界的大佬们说了一番话,让他们最后也跟着克虏伯同样在上面签字:
先生们,我曾经或多或少地说过,德国需要重新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单靠魏玛政府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