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平定凉州北部(1/2)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先后建立国家。公元三八五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公元四三九年统一北方。公元四三九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
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五五七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公元六六三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鲜卑退保鲜卑山,世属匈奴奴役。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即后世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此前,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四十五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四十九年,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公元五十四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各部。
随着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公元八十五年,鲜卑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势弱。公元九十一年,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开始强盛。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分地为三:右北平以东为东部,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属檀石槐。游牧民族所依恃的重要战略物质即是“水草“和“刍禾“、“盐地“,檀石槐在成为鲜卑大人后,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乃立庭于弹汗山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
之后,在他的统帅之下,“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拘行,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留,其中有鱼,不能得之。
闻楼人善网浦,于是东击俊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渔以肋粮食。“统一后,鲜卑连年侵扰东汉边境。
公元一七七年,东汉灵帝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即后世的山西阳高}、云中郡{后世的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
汉军出塞二千余里,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中、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
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
轲比能志在统一鲜卑,所以对刚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顺。公元二二零年,轲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献马;公元二二一年,轲比能交还留居鲜卑的汉族五百余家归汉;公元二二二年,又率部三千余骑,驱赶牛马七千余口与魏国“互市“,再送归汉人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同曹魏保持良好关系后,轲比能开始兼并其他部落。
公元二二八年,轲比能吞并东部鲜卑各部落。公元二三三年,轲比能吞并步度根部,统一漠南,对曹魏边境形成威胁。
公元二三一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派遣使者联络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轲比能率兵至石城{即后世的甘肃皋兰},屯兵边境。为防鲜卑南下,公元二三五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开始“部落离散,互相征伐“,鲜卑各部进入独立发展时期。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即后世的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而鲜卑是大汉北部边疆,继匈奴之后,又一大隐患,但是公孙续知道,鲜卑不比,已经衰败的匈奴,匈奴的刘豹毕竟不如轲比能,匈奴也没有鲜卑强大。
所以,当初公孙续顺手就把南匈奴给灭了,但是公孙续要想灭掉鲜卑,可不是吹气呢,想想就可以起,不说这是百年大计,也是长久计划,公孙续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争霸天下,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天下不平,何以平四夷。
但是,当公孙续他平定西海局的同时,却收到了夏侯家芳儿传来的一个情报,说曹操的大军不但在围攻姑臧城,司马家的司马懿更是投奔了曹操,并且司马懿已经策反了白马羌的副族长,也就是马超母亲的娘家,就是马超姥爷的部族。
同时,芳儿还告诉公孙续,马超为了守住姑臧城,就亲自去白马羌去请自己的姥爷出兵,帮助马超守住姑臧城。
但是,由于司马懿早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