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大难不死(1/2)
虽然拥有12g的最大加速度,但是要让聚变发动机过载运行,“冒顿”号的最大持续加速度其实只有9g。
从每秒五十千米到每秒三百千米,只是加速就用了大约五十分钟。
在这五十分钟里面,战舰里的几百名官兵全都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的座位上,由ai控制战舰飞行。
非常幸运,“冒顿”号在这五十分钟里面没有遭到攻击。
其实,在完成加速之前,“冒顿”号就已越过第二拉格朗日点的公转轨道,与地球的距离超过一百五十万千米。
离开中心舰桥,齐祖勋取出手持终端。
奥林匹亚附近的混战还没有结束,没有合众国与欧联邦的战舰盯上“冒顿”号,毕竟这是一艘老掉牙的雷击驱逐舰。
此外,合众国舰队与欧联邦舰队已经把重点转向那些还没有到达的共和国战舰。
张紫蕾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
很多还没到达,准确说是开始减速的共和国战舰遭到了攻击,很多都因为正在减速,没办法规避而被击毁。因为在喷管方向存在探测盲区,而减速需要调转船头,所以在减速的时候很难及时的发现从航线前方迫近的危险。在舰队交战当中,舰长一般不会在战斗状态下让战舰减速。
显然,那些战舰的舰长并不相信会遭到合众国战舰与欧联邦战舰攻击。
只是,也有一部分战舰没有减速。
根据ai搜集到的信息,除了“冒顿”号,至少有四艘战舰没有减速,而且全都在遭到攻击之前加速。
这四艘战舰全都是与“冒顿”号类似的驱逐舰!
关键还有,这四艘战舰都以最大推进功率进行加速,而且在完成加速之后,都关闭了聚变发动机。
什么意思?
先急加速,然后关闭发动机,能把暴露的概率降到最低。
简单的说,只要没在加速的时候暴露,那么在完成加速,关闭聚变发动机之后,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在重新启动发动机进行减速之前,战舰都能隐蔽的航行。
当然,任何战舰都不可能朝一个方向飞行,肯定得在某个时候启动发动机减速,也肯定会发出足以暴露行踪的辐射信号。
所幸的是,可以在飞出危险区域后再减速。
在分析结果显示出来的时候,齐祖勋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分析什么?
“冒顿”号被发现,以及受到跟踪的概率。
在这附近,有数万艘共和国、合众国与欧联邦的战舰在激烈交火,因此没有一艘战舰能够盯住所有的敌舰。
关键还有,交战中的战舰几乎都是由ai控制,战舰上的官兵只提供决策授权。
在通常情况下,战舰的ai会按照威胁的强度为附近的敌舰排序,而决定威胁强度的往往是距离。
简单的说,任何一艘战舰都会优先对付离得最近的敌舰。
在混战中,战舰的ai肯定会记录下探测到的所有敌舰,不过只会对威胁最严重的敌舰进行持续跟踪。
只有通过持续跟踪,才能记录一艘战舰在关闭发动机之前的航行轨迹。
有了航行轨迹,才能确定战舰在关闭发动机之后的航迹。
如果“冒顿”号没有对合众国与欧联邦的战舰够成威胁,没遭到持续跟踪,就不会暴露行踪。
因为“冒顿”号的速度已经超过每秒三百千米,所以只要没有被敌舰盯上,遭到攻击的概率就是微乎其微。
那么,如何确定是否遭到跟踪呢?
非常简单。
是否被某艘战舰的雷达持续照射。
在高强度交战当中,特别是混战,被动探测设备很容易受到干扰,加上舰队的交战距离都比较近,还需要获取火控数据,所以战舰在持续跟踪某个高威胁目标的时候,主要依靠雷达之类的主动探测设备。
在关闭聚变发动机之前,“冒顿”号没有遭到雷达持续照射。
当然,并不是说危险已经过去了。
战斗结束之后,敌舰上的ai肯定会分析交战经过,也就有可能发现“冒顿”号在加速时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聚变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被战舰上的被动探测设备发现与记录下来的辐射信号。
所幸的是,这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最快都是几个小时之后的事了。
“冒顿”号现在的速度,一个小时就能飞行一百万千米,最多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离开危险区域。
关键还有,合众国与欧联邦的大型战舰都追不上“冒顿”号。
能追上“冒顿”号的中小型战舰,却未必打得过“冒顿”号。
现在真正要担心的,不是来自后方的威胁,而是战舰内部的威胁,是那名情报军官,即张紫蕾少校的威胁。
她怎么知道合众国与欧联邦的战舰会发起偷袭,打得共和国月球舰队措手不及?
还有,她怎么知道让“冒顿”号加速就能摆脱攻击?
更加重要的是,为什么没有提前告知,没有通知其他的战舰?
如果这些消息是来自月球舰队司令部,那么月球舰队为什么没有做好准备,为什么没有提前采取行动?
哪怕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也应该及时警告那些正飞往奥林匹亚的战舰!
只要及时发出警报,就能保住数百艘,甚至数千艘战舰,拯救这些战舰上的十数万海军官兵。
这些疑问,让齐祖勋少校不得不相信,这场袭击的背后藏着一个惊天阴谋。哪怕张紫蕾少校不是阴谋的策划者,也肯定是参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