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宋小郎中》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大宋小郎中 () >> 第389章 颅骨粉碎性骨折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02145/

第389章 颅骨粉碎性骨折(1/2)

杨仙茅一听蛇仙姑这话,不由又惊又喜,仔细瞧了一眼,发现匕首刀刃上萦绕的果然是紫色的气息,证明这是七级法器。

杨仙茅不由心花怒放。他身上现在最高级别的法器就是那柄蟠龙金枪,那也不过是六品法器而已,而这个居然是七品法器,实在是太弥足珍贵了,只是不知道这玩意儿怎么用,有什么样的好处。难道仅仅是削铁如泥吗?如果单单是这样的话,那还算不上是七品法器。

蛇仙姑眼中满是羡慕,先前已经说了找到的东西都给杨仙茅,她到也不想霸占。想想刚才的凶险,如果不是杨仙茅先前使用幻影法器假人迷惑住白发老妇等高手,使得他们能够得以从容逃进山洞,他们只怕会凶多吉少。后来在山洞里,杨仙茅又拿了一枚纯元丹给他补充元气,才使得他能够再次打出封印,要不然,他们只怕非常危险。

算起来,杨仙茅在今天这场激战中才是立下首功之人,他当然应该得到最好的回报,这样想想蛇仙姑当然心里就平静下来了,而杨仙茅得到这个法宝之后,蛇仙姑这才能心安理得的收下那四枚元气丹。对她来说,纯元丹这东西恐怕比七品法器更实用。

璇儿公主道:“赶紧走吧,不然这帮家伙回来就麻烦了。”

当下,蛇仙姑背着璇儿公主,杨仙茅将那七品法器匕首扔进了自己的收纳袋,然后使用飞索从山顶的另一侧往山下撤。

他们下山的速度非常快,一路警惕注视着四周包括头顶,看看有没有伏击,有没有新的冰雹从天而降。好在一路平安终于降到了山峰之下。

杨仙茅想召唤自己的赤阳驴,但是又怕发出声音之后引来白发老妇他们,于是没有召唤,跟着蛇仙姑遁入了山林,往寿州方向撤离。

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忽然,草丛中哗啦一声钻出一个驴头,朝他打了两个响鼻,然后蹦跳着到了他怀中,很是亲热的样子,正是赤阳驴。

杨仙茅很高兴拍了拍赤阳驴的头,转头望向璇儿,璇儿立刻拍着蛇仙姑的肩膀说:“放我下来,我要坐赤阳驴走。”

赤阳驴上的专门为她准备的那个软椅一直没有拆下来,还留在上面,当下杨仙茅将她抱上了驴背坐在软椅里,系好安全带,然后自己翻身上了毛驴,继续前行。

蛇仙姑脚踏峨眉刺紧随其后,因为杨仙茅生怕有敌人袭击,所以路上不敢全速前进,保持着蛇仙姑能跟得上的速度,如流星一般向山下飞射而去。

一路上平安无事,也不知道文德公主他们退到哪里去了,又或者是他们速度太快,来不及追踪,让他们从容遁入了城中。回到寿州之后,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他们来到寿州衙门,见到了王知州。

王知州正焦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正在紧急派人到各处去寻找杨仙茅,现在看见他和公主一起平安回来,当真是喜出望外。

王知州和通判对杨仙茅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个劲打躬作揖,简直几乎要跪到地上膜拜了,不住嘴的称赞杨仙茅是活神仙,居然能够准确的判断老天爷会降下如此大的冰雹,拯救了整个寿州成千上万百姓的生命。

杨仙茅心中感慨,其实立下这个大功的应该是张思训,自己上次没有返回京城,所以没有机会见到他,该好好酬谢他才是。

杨仙茅抽空写了一封信给司天监张思训,告诉他,他发明的新浑仪的确很好用,虽然准确度还有待提高,但是已经帮他解决了不少重大疑难问题,也救了不少百姓生命,已经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这东西涉及国家机密,在自己见到他之前绝对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也不要再去游说官员向皇帝推荐了,这件事包在他身上,让他耐心等待。同时特别强调这仪器涉及到国运安危,千万不可让外人知晓。

杨仙茅在信中如此叮嘱,倒不是要压制这发明的推广,因为这涉及到观测天象,皇帝是绝对不会高兴的,所以对这发明不仅不会推广,反而会问罪,到时砍了张思训的头那可就惨了。那些他去求见的官员,如果心存叵测想用这件事情邀功,也可能把他出卖,禀报皇上说他偷窥天机,那他也死定了。

所以他必须要稳住张思训,由自己来处理这件事。张思训需要的无非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用他的发明来来造福百姓。这个自己可以帮他实现,他要高官厚禄,也可以帮他实现,而不需要承担其他风险。

这封信他用火漆密封之后,让驿站快马紧急送往京城,交给张思训。

送走这封信之后,杨仙茅这才心中稍安。

杨仙茅夸赞了一番王知州和通判,毕竟是他们组织有力,采用了极其强悍的手段,才使得全州上下百姓遵从官府要求没有外出。一项好政策能否产生好的效果,执行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这件事上王知州和通判的确立了大功。杨仙茅夸赞他跟通判,并表示自己要写奏折禀报皇帝,为他们请功。

这让王知州和通判感激涕零,又连声拜谢,杨仙茅当即写了奏折,连同王知州的请求赈灾的奏折一并报往京城。

因为奏折是钦差大臣杨仙茅写的,所以直接呈报给了宋太宗。宋太宗看了之后,根据杨仙茅的举荐,便把王知州升了官调到京城任职。由通判接替王知州位置担任知州,他们两个都欢天喜地。

宋朝京官的待遇远比地方官要优厚得多,而且十分荣耀,所以贬官都是外放,而升官都调到京城

状态提示: 第389章 颅骨粉碎性骨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