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以绥四方(1/2)
大江大河,皆为天堑。
少时夜课。恩师言,大汉十三州,西高东低。边缘凸而中间平。大河分南北,高山阻巴蜀。不料一语成谶。天下三分,各据险阻。先有董侯东迁甄都,再有史侯逆入汉中。今合肥侯被逐江东,东吴立国。
隔江对峙,遂成日常。
水军之利,越发凸显。
三家合纵连横,暗中积蓄力量。一时,四海无战事,天下无闲人。关东大地,《抑兼并令》如火如荼。兖州牧曹操、豫州牧丁原,扬州牧刘繇,大刀阔斧,革除弊政。境内坞堡破壁,重建闾里乡亭。良田失而复得,自耕农渐复元气。
料想。不出三五载,当可饱食。
唯有荆州牧刘表,倚仗州中豪强大姓,行事温和。并未强抑兼并。所幸境内陂泽星罗棋布,皆可圩成良田。更加黄巾乱时,南下百姓众多。刘表效仿蓟国,筑路通渠,造堤圩田。荆州七郡,沃土千里。迁州治襄阳。扼汉水两岸。据邓、樊二城。疏通水道,修缮夏路。举州大治。
叔侄三帝,董侯最强。合肥侯并史侯皆弱。
唯一变数,便是蓟王。大汉一藩,兼督四州,并掌天下雄兵。凡属国、归义国,皆尊蓟王号令。四方都护,为四辅将军兼任。入今汉重用长史。四方都护府,皆由将兵长史坐镇。效仿西域都护府,置戊己校尉、穿渠校尉、宜禾都尉、农都尉、关都尉等。如有功勋,酌情升迁。
如西域都护府,长史杜畿、它乾令韦端等,皆擢升官秩,兼领宫职,秩双真二千石。
程普、徐荣,戊己二校尉,擢升为左右绥边将军,兼领宫职,亦秩真二千石。统帅五万西域联军。余下段煨、张猛,皆升为中郎将,秩二千石。军司马臧霸为绥边护军,同秩二千石,统帅中垒,拱卫它乾城。
未雨绸缪。蓟王扩绥边将军,为“四绥将军”:绥东、绥南、绥西、绥北。
《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绥(sui),乃安抚、平定之意。四绥,位同四平。位在四辅将军下。隶属于四方都护府。正如州牧治政安民,幕府统帅兵马。治政、统兵,二权分立。将兵长史,遂改称:都护(府)长史。不再将兵。
参考西域都护府,制霸绿洲,无畏生长。都护百城,六百万众。它乾一城,足纳百万。穿渠引水,革膜暖棚。再加石炭大兴。采暖保温,水洗水淋,渐于蓟国比同。五十五国,五十六王都,皆以蓟国营城术重造。内外焕然一新,不可同日而语。
奴隶贸易,由盛转衰。只因沿线小国皆灭,无人可捕。大国攻伐,损兵折将,得不偿失。故各方皆约束兵马,彼此克制,不轻启战端。不料贸易往来,反而更盛。
数百万绿洲自由民,皆来自域外。风俗各异,喜好不同。汇聚绿洲熔炉。更加汉风淬炼,向化使然。作用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机关术更助丝路流金。试想,汲水罐车、营房驼车、列肆篷车、板楯列车等,各式机关车,汇聚成庞大车队。便有大漠马贼,乘夜偷袭。又能如何。
西域大使馆,历经扩建,人满为患。
共同利益之大,断难割舍。
西域都护府,功不可没。待漠北、岭南、东瀛,三大都护府,相继建立。蓟王遂抽掉西域都护府大量属吏,奔赴漠北、岭南、东瀛。充填吏治。
国中备吏,亦纷纷北上、东渡、南下。蓟吏乃国之名产。便在不知不觉间,四大都护府,正根深叶茂,无畏生长。
参考西域都护府,广有百城,足纳六百万众。余下三都护府,任重道远。若能打通冰原南下通道,东西水陆交汇。西域都护府,可经海上丝路,往来岭南,北上蓟国,分赴东瀛,绕行半岛,续接漠北,再经居延外道,重返西域。
蓟王称之为“四方环路”。
那时,身毒半岛,皆为通途。
仲夏月初大朝会,百官列席。
“东瀛列岛,征伐几何?”蓟王居高下问。
“已取地过半。”右丞荀攸持芴跽奏。
幕府三丞,右丞荀攸,掌四方都护;左丞李儒,掌四方护尉;中丞贾诩,独掌治粟、水衡二都尉,并陇右牢城。
“以港扩城,以城护港。广造船舶,逆入枝津故渎。择要津,再造城港,支渠四通,筑堤圩田,四面进取,分割内陆。”蓟王言道:“东瀛列国主,长居泉州。不愿归国,亦无需勉强。”
“喏。”荀攸领命。话说,蓟国因水而兴。机关术并造船术,冠绝宇内。如前所说,轨路无法大行天下前,水运乃第一便利。
凡岛屿,必然中央山脉而四周平原。故河流,皆由内而外,四面散流入海。且凡大河入海口,多有泥沙积成港湾。乃绝佳避风良港。于河口处,立港造城,就地取材,督造大舡。向化岛夷,充填劳力。人力、物力齐备。待船成,沿河道逆进。寻要津沃土,再造新港。
如蓟王所言。四面进取,分割内陆:城、邑、乡、亭、里。
凡立新港,皆如旧港。筑路通渠,筑堤圩田。向化岛夷,督造新船。不出数代,皆为汉土。
东瀛列岛,之所以迅捷如斯。只因王国初立。文明程度,强于部落。类比三韩。只需国主俯首称臣,国民多顺从之。蓟国盐府牢城,皆如此般。
列国主,自入蓟土。贪慕蓟国上邦风华,坐享其成,乐不思归。蓟王亦听之任之。列国王宫,亦陆续修建中。待王城筑毕,随时可东渡归国。
“顿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