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7 必有来者(1/2)
汉末,名臣辈出,旷古烁今。纵观华夏五千年,罕有英杰,如这般,灿如繁星。
谓惺惺相惜,英雄同契。或为生死袍泽,或为不世仇敌。然彼此成全,汇聚成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自此往后。华夏文明,虽各有峰谷。然再未能达此鼎盛高度。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未能三兴之汉室。可以预见,必有后来人兴之。
演武决胜,历经一月。为国人瞩目。今年冬狩日期,一推再推。眼看岁末将至,国老上疏,请蓟王择日冬狩。
《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weiluo)。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麑(ni),不卵,不杀胎,不夭夭,不覆巢。(注①)”
“岁三田”,指一年田猎三次。然“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又为何“岁三田”?
只因“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为飞鸟未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伤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换言之,夏苗常被省去。改为在王家苑囿中举行。
“无事”?指国无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此之外,岁三田?皆不可省。
蓟王从谏如流。遂传王命。待演武决胜后,携百官燕山冬狩。闻蓟北有温汤。“湿水又东?经昌平县?温水注之,疗疾有验”。燕山冬狩,沐浴温汤,君臣同乐?岂不妙哉。
辽西走廊?安昌郡首阳县,亦有观云汤馆。若出临渝关,冬狩安昌郡,亦未尝不可。
蓟王已命门下署,分赴二地?一探究竟。冬狩王仪卤簿,也已先行预备。待确认无误?便可出行。
门下署并少府,分掌宫中内外。但从此次冬狩?便可窥见一斑。逢国之大典,门下署并少府?通力合作。未曾有失国体。为国人津津乐道。谓“照猫画虎”?“沐猴而冠”。一场盛大国礼?上邦风貌,一览无余。蕞尔小国,有心无力。即便倾尽所有,无非“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错漏百出,徒惹人笑。出力反不讨好,自取其辱是也。
十里楼桑,百里临乡,千里蓟国。
蓟王又何尝不是,岁不我与,与时俱进。知行合一,与日俱增。
王驾回宫,时辰尚早。
蓟王遂升瑞麟阁理政。
内阁女官,譬如尚书台。将内外国政,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梳理成册。经由贵妃之口,上报蓟王。蓟王朱批后,颁发少府。再下传二国相,并门下等署。
若兹事体大,蓟王或专开朝会,或逢朝共议。百官聆听王命,或诸位,或诸君,或诸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诚然。二位国相,亦或是门下祭酒,与蓟王政见相左。亦可秉笔直谏。只需言之有物,蓟王自当从谏如流。
君臣本应如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人无完人。主公所言,亦非绝对。故光武帝曰:“卿言是也”。
故后世《资治通鉴》曰:“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蓟王深以为然。
千里封国,岂有一日无事。偷得浮生,亦不过半日之闲。蓟王早出暮归。亦不忘国事。须知,蓟国吏治之健全,乃集两汉之大成。饶是如此,亦不敢有一日之疏。勤勉如斯,明主英姿也。
待自鸣钟响。蓟王这才停笔。
待安长御入阁,恭请蓟王用膳。蓟王随口一问:“今夜幸谁?”
安长御答曰:“龟兹白贵妃并西域诸妃。另有延娟、延娱二女仙。”
“甚好。”蓟王这便起身。
王后治宫。侍寝妃嫔名册,皆出长姐圈定。蓟王若不问,多半不知。蓟王钦点,亦无不可。然越俎代庖,牝鸡司晨,取乱之道也。此风断不可长。
论蓟王心头,谁人最爱。必是长姐无疑。然又岂能夜夜只幸王后。蓟王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益牵绊,四方瞩目。凡有偏颇,即便是床笫之私,亦会被有意无意,无端放大。
此时,便见礼法之所在。唯有合乎礼法,行事方无可指摘。王后逢休沐,行“上食礼”。与王同宿。每月逢初六、十二、十八、二十四、三十。皆为三后侍寝。
三后足月,侍寝五夜。
受孕几率,可想而知。
不怀而孕,亦是人伦所致。
参考御幸古礼,天子乃将八十一女嫔分作九夜,二十七世妇分作三夜,九嫔合为一夜,三夫人合作一夜,再加上皇后一夜,共十五夜。上半月先卑后尊,下半月先尊后卑,一月二轮。
蓟王三后,可比三夫人。众贵妃,可比九嫔。王妃比世妇。美人比女嫔。通奁咤,必有贵妃、王妃、美人三等。女仙虽称“夫人”,然多为美人。
风雪交加,一夜无话。
翌日彤云密布,日影朦胧。蓟王早早抽身,晨浴更衣,用膳毕。
携三后,移驾楼桑演武场。并百官及国民,观收官之战。
此战罢,演武十将,席位既定。正因公开遴选,众目睽睽。真刀真枪,无从作假。故无有不服。
至于牙门八将,秩二千石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