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中考前奏(1/2)
王发根把两位哥哥安排在了建安公司,做了最基础的建筑工人,从学习木工开始。他们俩都是农村人,从小在家里就会一些木工活。工地上的木工主要是做模板,技术要求比较低,上手也很快,工资相较泥水工和钢筋工,比泥水工稍微低一些,比钢筋工又要高一些。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种。
李良的大舅和二舅两人对自己弟弟的安排很是满意,现在分田到户了,农民靠着种地已经不缺吃了,缺的是现金。能够在建安公司稳稳当当的做事,每月安安稳稳拿工资,即使苦一点、累一点也是值得的。
王发根自从参加了李良家的暖屋酒以后,就和妻子谋划着尽快把他在早住乡圩镇东侧买的那块荒地建起来,准备下半年过年的时候能够住进去。
李良没有管这些事情,现在小舅已经逐渐历练起来了,建安公司的事情已经基本上不需要李良去操心了。
摆在他面前的是中考,6月20日至22日连续三天,就是整个岗山地区中考的日子。家里有正在读初三的孩子的家庭,父母、爷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操心。条件好的人家杀鸡宰鸭,条件差一点的人家也会煮几个鸡蛋,变着法的为孩子补充营养。
现在不像前些年,前些年社会风气不好,社会把知识分子打成了臭老九。所谓臭老九,“臭”字人们容易理解,就是不光彩令人讨厌的意思。“老九”这两个字就颇令人费解了。这要从蒙元时期的等级制社会说起。蒙元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从始至终,蒙元政府依据其社会地位的差别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高低贵贱不同的等级,就象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顾名思义,老九就是第九等人,也就是说在社会等级上被划分为第九个等次。那是一个绝望的等次啊
到了前些年,人们认为仅此不足以表达他们对知识分子的蔑视厌恶之情,将这个早已消弭的概念死灰复燃般又揪出来并加以升级,就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那是一个更绝望的等次。
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经的“臭老九”大多恢复名誉,重新走上新的岗位,为祖国做贡献。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人们纷纷鼓励自家的孩子认真学习,好挤进知识分子的圈子成为一名新时代的臭老九。
现在这个时候,不管是中专生还是大专生或是本科生,只要能够从学校顺利毕业,就都能够被国家包分配工作,端上铁饭碗,吃上皇粮国税。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年轻人最向往的出路之一。
虽说儿子的学习成绩这一年多来一直是年级第一,但依然遮不住李双柱和王秀兰内心的担心,而且还不管过于表露出来,生怕儿子分心。
这段时间他们两口子也不急于搬到新房去住,而是一家子都留在了更为熟悉的老院子继续住。他们变着法子的做各种好吃的给儿子补充营养,连带着女儿李萌都吃的脸蛋圆圆。
“妈,我不能这样吃下去了,我这段时间还是吃食堂好了”李萌带着幸福的烦恼摸着自己圆圆的苹果肌,假嗔道。
“你呀”王秀兰笑了,“女孩子就是要胖一点才好看”
“谁说的我觉得瘦一点才好看,我才不要像玲花婶婶那样”李萌说道。
玲花婶婶是纺织厂的职工,和王秀兰玩的很好,平时经常来李家串门。她拥有现在这个时代令人瞠目的身材,脸颊肥润,圆圆的肚子,站直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脚。毫不夸张的说,她走在路上,就算看到地上躺着张十块的大团结,她都没有本事顺顺利利的将钱捡回来。
有人笑她,是不是她家里的伙食营养全部吃到她一个人的肚子里面。她自己也颇为烦恼,明明在家吃的并不多,难道是喝水都会长肉嘛
禾康一中初三三班教室,大家都在收拾桌子里和桌面的书籍,住校的学生准备搬到宿舍去,像李良这样走读的孩子们则准备把书都背回家,好为即将到来的中考空出桌子来。
“良子,待会下午放学吃完饭陪我一起去买块橡皮吧,我的橡皮用完了”李萌一边擦着自己的桌子,一边说道。
“好呀,我也正想去买两支笔呢”李良笑着道。
禾康一中其他还好,就是学校里现在还没有小卖部,买什么东西都要到学校外面去。没有小卖部的原因,李良也曾经探究过,似乎是因为现在物资还是普遍不足,商业系统的主力军依然是政府,导致要买工业产品,就必须要国营单位去,比如供销社、食品公司肉联部、百货大楼等等地方。
要等到商业逐渐从国营转向民营为主,各种民营经济兴盛以后,到时候各种学校的小卖部就会风生水起了。
王超收拾好了自己的桌子,将书全部装进了自己带来的一个布袋子里。他擦拭干净自己的桌面,窜到李良的身边,笑嘻嘻地问道“良子,你紧张吗”
“紧张什么”李良问道。
王超冲李良竖了个大拇指,恍然大悟的说道“也对,你是咱班的这个不需要紧张,如果你都考不上满意的学校,那我们这些人才真的是没指望”
“哼,能不能考上还得在考场上见真章”手里拿着一只扫把从边上走过的黄隆听了王超的话,不爽的轻哼了一声。
他是班里的班长,小升初考试当时就是县里的第一名。进了禾康一中以后,一直就是三班的班长,头两年的学习成绩也常把持着班里的第一,年级的前三。自从去年端午以后,李良突然异军突起,从班级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