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要民主,不要独cai!(2/3)
p>四轮马车立刻停下,旁边家奴赶紧打开窗子候命。“买份报纸来!”
杨庆说道。
那家奴赶紧跑到路边报亭,给忠勇侯买来一摞应天日报,杨庆接过报纸随手向前一挥,在家奴的喊声中马车继续向前。杨庆舒舒服服地坐在里面高档弹簧垫子的座椅上,看着手中带墨香报纸,铅活字印刷的一篇篇报道终于让他感受到了现代的气息。
“战况激烈啊!”
他看着手中报纸说道。
这段时间南京接连冒出七八份报纸,早已经不是应天日报独领fēng sāo的时代了,很显然yú lùn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毕竟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宋朝就已经小报满天飞了,甚至都敢冒充蔡京发表言论,害得蔡京不得不亲自出来辟谣,要说江南士绅连这个都不懂,那就未免太小看他们了!杨庆能用报纸引导yú lùn,他们当然也会用报纸争夺,只不过因为通信塔这种东西无解,所以这些报纸更侧重那些思想性娱乐性的东西。
但这个就很难统一口径了。
毕竟文无第一,而且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思想大变革的年代,有一堆在历史上都留过号的思想家呢!最终演变成一场yú lùn上的大战。
这也很正常。
毕竟江南士绅也不是一块。
老牌东林党自不用说。
南迁的北方士子也是一系,他们对东林党是不会有什么好感,这些人以宋权为首实际上以保皇党自居,但保皇党实际上就是嘴上不说但身体却很诚实的扭扭捏捏杨庆一伙。宋权可是至今担任着最重要的直隶巡抚,哪怕他们对杨庆不是很有好感,作为北人想在南方立足也只能跟着杨庆这个老大。
南方也不全是东林党一伙的。
尤其是湖广那些旧楚党一系的士绅对东林党可是深恶痛绝。
江西士绅也是一帮的。
就连南直隶和浙江这片东林党的根据地也不全是东林党,准确说也不全是非要和杨庆斗到底的,和杨庆势不两立的只是那些土地士绅,但商业家族得益于他的改革造就的繁荣和五口通商政策,尤其是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变革,实际上损失不大。至少损失没到他们无法忍受地步,这些人也就是江南士绅中的开明力量,核心是苏松一带那些名流,陈子龙,沈廷扬是其首领。
这里面沈廷扬甚至和杨庆私交不错。
杨庆也有意扶持他。
毕竟目前来讲海商家族里,唯一能与郑芝龙抗衡的,也就是只有沈廷扬家族,他本人总督漕运,沈家依靠松江海关的优势,正在成为长江下游航运的老大,而且倭国琉球等地的海上贸易也开始涉足。
这些势力因为利益,或者说对杨庆接受程度的不同,不断在报纸上对政策展开论战。
甚至已经开始向学问蔓延。
现在各家报纸那些喉舌们就针对扒灰公的理学进行大讨论,或者说对儒学进行再解读,以此来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统统登场,傅青主,陆世仪,朱之瑜之流也不甘落后,纷纷对儒学进行再解读。准确说努力挽救儒学这具日渐腐烂的僵尸,防止它被时代所淘汰,尽管他们的阵营不同,在这一点上倒是一致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如果儒学被淘汰,那他们的世界真得就崩溃了,但也正是因为阵营不同,也不可避免地吵起来。
“这就是mín guó大师们的前辈啊!”
杨庆感慨地说。
“走,去帝国学院!”
他说道。
忠勇侯的仪仗立刻在这个十字街口转向。
就在此刻阅江楼上,一群翩翩公子们正在凭栏眺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黄宗羲高声吟诵。
他脚下数十米处的地下室里,监听的锦衣卫露出一丝无语,很显然这句诗他都听过无数次了,这些人文人雅士们就喜欢在阅江楼上吟这句诗来装逼,一点新意都没有。
当然,黄宗羲是不知道的。
此刻喝了不少酒的他脸色泛红,当初被净街虎棒子在额头打出的伤口虽然早就愈合,但在脸色衬托下倒是越发醒目。不过这是他的勋章,有了这个伤疤的他在姚江书院简直被当做偶像崇拜,这是他勇斗奸臣的光荣标志。
“文宪公才是智者啊!”
他身旁的陆世仪感慨道。
这首临江仙的作者杨慎是最早开始对理学进行批判的,他甚至直斥扒灰公“一骋己见,扫灭前贤”,用自己个人对儒家典籍的理解,掩盖汉唐以来千年的儒学研究,把在这之前历代学者的成果统统压在自己身下。另外他同样对心学进行批判,评价心学是学而无实,与其说是儒学还不如说是光头,而他正好和此时这些算是开明分子的儒学解读相符,成了他们这些人溯源的先贤。
“文宪公又如何?还不是放逐蛮荒三十年?”
毛奇龄冷笑道。
“自世宗以来数朝历百余年,贤臣岂止一杨文宪?结果又如何?贬斥,放逐,蒙难,哪个贤臣不是如此?只手挽天倾者多矣,奈何执政不用啊!结果中原板荡,宗庙蒙尘之际,反而推给我江浙士绅不交税,简直是疯狗,天下如此之大难道只有我江浙士绅不交税?说到底还是这个体制的问题,dú fū裁于上,群下如傀儡……”
“齐于慎言!”
朱之瑜打断了他的话。
“怕什么?我又不是说皇上!”
毛奇龄说道。
“这朝廷的制度就是不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