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30章 累了败了(1/2)
我站在东单北大街,不知道要去哪里。回家的话一定会暴露我离职的事实,我看看表,刚9点多一些,这么早,这一天该怎么办呢?
我想了想,离这比较近的,应该就是天安门了吧,突然,我想起爸爸说过,他的病如果能治好的话,他还想去趟故宫。爸爸喜欢历史,他经常看些历史题材的书和电视剧,故宫以前也去过几次,这天,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我就坐上了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西站下车,顺着人群的方向,找到了故宫的售票窗口。
但我因为一直厌烦人多的地方,所以来北京这么久了,我从未去过故宫,第一次来这里,我告诉自己这是一个仪式——用自己的身体,替爸爸走完这段故宫路。
每一处允许被触摸的宫墙,都留下了我轻轻抚过的痕迹。每一个宫殿,我都仔细的读它一旁的文字介绍,再回忆一下,当年历史书里有没有书写过这些古迹。我站在尽可能高的地方,看到了最气势宏伟的紫禁城,吹到了仿佛来自历史彼岸的风。我站在最宽阔的地方,在最烈的阳光下,闭上眼,默默祈祷:“故宫,我来了,请将你的祥瑞赐予我,让我带给我亲爱的爸爸,我愿意一生都做个善良的人,回报这份吉祥安泰。”
可故宫就在这里,默默听着我的祷告,不动声色。
那斑驳的宫墙见证了无数少女的春梦,那金碧辉煌的大殿也看过太多变革,曾经的紫禁城历经多少洗礼,眼看这代代江山流传下来,当年的王侯将相终成灰烬,谁能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我们每个人,也终将成为这浩渺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既然这样,我又是广大时空里的谁?我的生命又是何其短暂,北京也是这亿万星球里的沧海一粟,那么,我的失意也就微乎其微了。
从未想过故宫给我的的启迪,是我应该马上回家陪我的家人,陪他渡过这稍纵即逝的时光。
下午3点我就到家了,爸妈看见我提前回家很诧异,我乐呵呵的说:“我辞职了,这段时间不太想工作,以后也想做点自己的事情。”爸爸问:“你想做什么事呢?”我说:“还没想好。”爸爸显然看出了我乐呵的脸上某些不自然,他说:“还没想好就辞职了,距离你上次辞职还不到三个月吧,我看小枫最近这么辛苦,你们两个人呢也要一起折腾才行啊!”爸爸说完就开始咳嗽,我点点头,不再说话。
爸爸一定猜到什么了,但他不说也不问,这就是我们家人的相处方式——我怕他认为是他拖累了我而说谎骗他,但他还是看穿我的谎言并深信就是他拖累了我,然而即便他深信是他拖累了我,他也不会开口询问因为她怕再带给我心里上的负担。兜兜转转,也许就是每对父女的深情表达。
过了一会,爸爸调节了一下呼吸,像是在给我找个台阶下,他说:“这段时间不想上班就在家休息休息吧,谁都有累了败了的时候,调整一下状态就好了。”
爸爸这样说,并不是在撒“鸡汤”,因为那些年里,他所遇到的挫折和身上承载的压力,是我的几倍还多。
我10岁那年,爸爸把我们的后院卖掉了,妈妈的更年期症状时有时无,生活重新回到现实中来,不仅如此,还比从前艰难很多。
那年中秋节,妈妈和爸爸要过节的费用,她说:“今年中秋节怎么过?”
爸爸想了想,掏出兜子里仅有的200块钱,他说:“今年就省着点过吧,我身上就这么多了,你拿去买些东西吧。”
200块钱过一个中秋节,这简直是对妈妈的考验!妈妈看了看钱,叹了口气,还是接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了春节、元宵节,受重视程度排到第三位的应该就是中秋节了。儿时我在河北因为年纪太小没有印象,后来来到内蒙古,才发现这里的人们过节好热闹啊!
中秋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好吃的月饼啦,没去外地上学之前,我一度认为全国的月饼一个样,都应该是我老家吃过的那种:用水、小苏打、白面、等量的红糖和胡麻油混合后,醒好面团,再把面团抡圆、按扁,表面均匀撒上芝麻,稍加按压后开始烘烤,刚烤熟出锅的月饼,颜色是浅浅的红糖色,泛着一股淡淡的胡麻油的香味,吃起来那叫一个外焦里嫩,酥脆可口。刚烤出来的月饼有些发干,放几天后,会“回油”,月饼的颜色会越来越来越深,表皮不再酥脆,而是变得和饼芯一样松软可口。这种月饼有它自己的名字,叫做丰镇月饼,丰镇是个地名,属于内蒙古,我从没有去过,但年年吃以他们地名命名的月饼。
那时内蒙古人过中秋节,流行“打月饼”,意思就是自己带着白面、红糖、胡麻油到加工的地方,让他们帮忙制作,我们付手工钱。以往妈妈去打月饼,总是把一袋白面驼在自行车后面,一去就是一整天,我们在家焦急的等待最新出锅的美味,等傍晚妈妈骑车回来时,就会有两大麻袋月饼,馋了一天的我们赶紧捧着还有热气的月饼吃起来,吃完一个还要拿一个,一会还要吃,那天一定会把自己吃到撑才好。之后妈妈会把一个大水瓮里面擦干净,把月饼储存进去,盖上大盖子,成为我们入秋甚至一直到冬天的储备粮。每年冬天,当我探着身子,摸到最后一个已经变干变硬但仍然没有变质的月饼时,总会不舍的把他切成四份,把属于我的那一份细嚼慢咽,吃完后,再静静的等待下一个中秋的到来。(后来,我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