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总结(1/2)
哈哈。你们汉人真是雪中送炭啊!土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南洋日光充沛、水系丰富。土地非常肥沃。水稻一年三熟。粮食多得烂在仓库里。
用这些没人要的东西换汉人的钢铁和盐巴,真是太合算了!钢铁是军队的脊梁,盐巴可以收买内地山区的部落,土王越想越开心,本来都快记不住这个小官的名字了,现在却怎么看怎么顺眼。
林三原等了几天,用货物换来两千石颗粒饱满的优质稻种、五十头身强体健的水牛,还带来了土王的要求:请汉人常来,最好设立长期固定的商栈。
南洋到澳洲一千多海里,以剪式船的速度,视风向最快四昼夜,慢则七八天可以到达,来回不过半个月,且两地贸易互补性强,朱云扬便决定派三四个人去,开个商栈。
大明的政府的大会上,综合目前发展形势,大家讨论决定让天下号继续跑南洋航线,大明号、中华号一起到大明沿海接运移民,今后每有新船下水,就在澳洲海岸做训练航行、拖网捕鱼,等到下一艘新船下水,前一艘船便加入接运移民的任务。
逢新船下水,从前几艘船抽调十五名熟练水手做教官,带着二十五名新水手试驾,待一个月的训练完成,留下五名教官带着这批新手就一直驾驶这条船了,再从旧船上抽调五名熟手补充教官队伍,继续训练下一艘新船。而每期每条旧船只抽走两三名熟手,补充以新手,以每船三十人左右的水兵队伍,并不影响操船。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运载移民,又能让大明随时有空船待命,以备不时之需,还能让熟练水手轮番带新手,传授实践经验。类似流水线的训练方法,明军水师迅速发展壮大。
陆师在每期移民中,以总人数十分之一的比例征召新兵,实行完全自愿的募兵制。优厚的待遇、精良的装备和多次作战零伤亡的奇迹,让招兵工作非常顺利,应征者往往踏破军营的门槛,这时候明军就会优先招收和鞑子有血仇的青年。
与水师一船一船整体形成战斗力的做法稍有不同,陆师是把这些人打散分配到三个队,老兵带新兵,让新兵逐渐融入明军这个大集体。
关于接运移民的方式,箫剑上报了一份建议给李顺,然后被拿到政府例会上讨论,得到了一致的赞成。
以往大明派去发动移民的人,是把被说动的乡民提前集中到和大明船只事先约定的海滩,但这样做非常危险,只要有一个叛徒,敌人就可能知道这地方,不管派马队还是兵船,都有可能对百姓和接运船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在,大明开荒土地归自己、沿海一带早已传开,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等着大明船来接,上船的号牌往往是一抢而空。这种形势下,便没必要再派人前往组织发动,只需将大明的政策四处宣扬,让各村都有心理准备。
派船去接人时,临时才随机的通知某个村庄,让愿意来澳洲的人迅速上船,上午通知,下午就开船离岸,这样敌人根本没法阻截,对村民、对大明船只都安全。
“没想到萧剑还挺有心,想出的这个计划非常缜密,完全可以实行!”朱云扬一锤定音,“奖励他十两银子,提拔为水兵见习班长。今后不管明军还是政府,遇事要多动脑子,想出什么都可以上报,有价值的建议,要奖励!”
当政府成员召开例会的时候,明军也在进行战后总结会。
不同于大明后期实行的以内阁为中心、以文御武的军事制度,朱云扬设计了一个程序简单清晰而又高效的军事制度。
它以兵部负责国防政策、军队编制、人事任免、战争调动、武器制造和后勤调拨,明军则是兵部的执行机构,平时训练士兵,战时执行兵部的作战命令,享有完全的战场指挥权——但这种权利是以统帅部的形式得到落实。
总部由明军水陆二师的高级军官,目前是陆师领军及三位队长,水师领军及各舰舰长组成,但他们都只是统帅部的幕僚人员,最高统帅则是总督本人。统帅部接到战争令后,立即召开作战会议,根据战争令的内容,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盖上总部印章,分发给水陆二师。
水师陆师的领军,将作战命令分解给各具体执行的部队,各级指挥官根据命令,调动作战部队,并亲自指挥作战。
整个战争流程,一环扣一环,下一级的执行者必须查看下达命令者的授权文件,才能着手执行。比方说兵部若是要求总部召开作战会议,总部的全体成员必须要看到加盖了王府的大印的战争令方能召开会议;孙武若是命令下属调动军队,下属必须要看到总部发给孙武的、加盖了总部大印的作战命令方能执行,指挥官的临机决断,不得超越作战令的规定。
日常管理上,兵部是明军的管理机构;具体作战上,汇报、决策、总部具体细化、明军最终执行,总部实为战时指挥机构,且与兵部互不统属,惟有朱云扬在战争决策上起最终决定作用,又以最高统帅的身份掌握最高指挥权。
而且。明军任何时侯都不能违背朱云扬本人亲口发出地命令。或者同时持有王府大印、最高统帅大印地人地命令。当两者发生抵触时。以朱云扬本人地命令为准。
以上各项程序。以军令地形式。在新兵入伍地第一天就要告诉他们。并且背下来。
这就保证了朱云扬对军队地绝对控制。任何人想不经过他调动军队。要么让兵部、总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