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2/4)
朝中王公大臣了,一些激进的士子书生犹觉得此事不容接受。自春秋以降,儒学经义就明确了“分封为藩、臣服为属、华夷有别”的原则。
梁国称臣,可以说是大楚的属国,但梁国与蜀国一样,其军政自成一
系,除了称藩纳贡之外,内政军事完全不受宗主国的干涉。
这跟着金陵逆乱之后,迫于形势分封信王杨元演据淮东为藩,是有极大区别的。
至少在心理上,大楚臣民会认为淮东始终是大楚的组成部分,甚至早年延佑帝为颜面好看,也宣称封藩信王于淮东,是为更加有效的抵达梁军南入。
藩国,即有藩篱之意。
周分封诸侯以及汉高祖分封诸子就藩,最初的目的都为了拱卫中央王权,而前朝中后期诸藩林立,那也是被视为地方割据势力。
然而没有人会认为梁国及蜀国称臣之后,就是大楚的一分子,梁国始终是梁国,梁国国主始终梁君而非楚臣。
随着韩谦身份的转变,淮西纳入梁国疆域,南界直抵大楚中枢,谁堪承受?
当然了,从儒学经义上讲,韩谦是正而八经通过禅让,得继梁国国主之位,却又不能算叛投敌国,目前是有不少士子、官吏上书,要求朝廷收回淮西、叙州等地,但出兵进剿的声音还谈不上多响。
进静海门,沿着皇城西侧的大道穿过大半个金陵城,便到韩家在金陵城西南角的府邸。
此时韩府左右前后的宅邸都清空出来,驻以两百多侍卫亲军,用以监管韩府,但韩府之内还算平静,暂时没有兵卒官吏随意闯进去滋扰;另外,内侍府每日也会照着人头送来果蔬菜肉油盐米面。
是和是战,在朝中拿出最终的定论之前,暂时却也不会将韩道铭、秦问、云朴子及韩府中人视同战俘囚犯对待。
冯翊、文瑞临进入韩府,除了韩道铭、其子韩建吉、秦问、云朴子等人外,老爷子韩文焕须发皆白,一改往日的嗜睡昏沉,精神抖擞的走进明居堂参与秘议。
“目前金陵满城风议,对我大梁颇为不利,你此去梁州,李知诰到底是什么心思……”秦问问道。
前朝覆灭满打满算才二十六年,秦问年轻时就在升州节度使府任吏,待到大楚建国后被视为异己,相当于流放的被打发到叙州担任升斗小吏,其父兄都殁于叙州,他在蹉跎十六年,才迎来韩道勋、韩谦父子入主叙州,说实话他对楚廷并没有什么认同感。
最初时能与薛若谷、李唐站出来,为韩道勋所用,主要还是站在客籍汉民的立场上,不满土籍蕃户大姓势力的恐怖压迫。
之后往岳阳投沈澜,更是得韩谦的授意。
他此时对角色的转变,完全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
李知诰接受大梁册封、率梁州军民投附梁国的消息早一步传到金陵。
朝廷将他们软禁起来之后,就没有再正式派人过来跟他们接触或谈判,他们只能通过暗桩每天借运输菜肉米面传递一些消息进来,大体了解知道形势的发展。
他们也早一步知道李知诰投附大梁的消息,但此事更具体的细节,以及李知诰是迫于形势,仅仅是想以投附换一个喘息的机会,还是说真正有心愿为大梁所用,或至少愿意以一个更积极的姿态,去帮助大梁稳定河淮的形势,却需要等到冯翊赶到金陵,他们才能知晓。
李知诰是选择实质性的中立,或者是更倾向以积极的姿态,帮忙从西线牵制住一部分楚军,甚至能直接确保在金陵做出最终的决定之前,赵臻率领右武骧军驻守樊城、随阳将不敢轻举妄动。
而楚廷权衡利弊时,将不将李知诰、柴建及梁州兵马纳入新梁军之列计算,心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尽管楚军目前是启用杜崇韬、周炳武等宿将,张蟓也是与杜崇韬等人齐名的宿将,而尽管梁州兵马连遭挫败,但楚军现有的新一代将领之中,能与李知诰、柴建齐名者,也就郭亮、郑晖、赵臻等寥寥数人。
甚至可以说郭亮、郑晖、赵臻等人,比李知诰多多少少还有些不足的。
而其他真正被视为后起之秀的新一代将领,如温博、李秀等人,早就加入新梁军,更不要说韩谦这些年带出来的大批嫡系武将了。
梁州兵马目前是极为疲弱、军心涣散、补给又极为艰难,但多为随李知诰、柴建十年来征战天下的老卒、悍卒,一旦得到充足的补给、休整,不要说招讨军之中所编超过半数的州兵乡勇了,右武卫军、右武骧军能否与之力敌,都还是未知数呢。
衡量双方的军事实力,从来都不会简单的计算一下双方的兵马规模就够了。
“李知诰、柴建还是相当积极的,不仅应我们要求,驱逐吕轻侠、周元等人,还遣其子李挚、柴直赶往洛阳参见韩谦,此时也派了邓泰、张松率一万兵马进驻郧阳了,叫周炳武、张蟓头痛着呢,”
冯翊拿起滚烫的茶汤,小口轻抿着,颇为振奋的说道,
“接下来蜀主王邕要是照约定,往渝州集结兵马,金陵这边应该更不敢有什么异动——不过,韩谦还是太心慈手软了,明知道吕轻侠、周元被驱逐后会投向蒙兀人,却也没有要求李知诰将他们这些人都交出来……”
“心慈手软有时候并非坏事,”韩文焕笑眯眯的说道,“柴建素来都跟吕轻侠、周元他们走得更近,但他能与李知诰一起,将其子柴直送往洛阳,心里不可能没有权衡……”
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