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童子郎司马懿(三千字大章)(2/2)
小的关系,老三司马孚在照看两个弟弟。此时的司马朗不过20岁,司马懿也仅有12岁。
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
数月前,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眷逃离董卓,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
随着弘农王拦截董卓,占据洛阳城,家眷们想念家乡,在司马朗的带领下重返温县。
不巧,遇上收缴土地的王匡。
史料记载——
关东联军解散之后,兴平元年(195年),曹操与吕布在黎阳对峙,司马朗这才带领家眷返回温县。
当年发生饥荒,人民相食,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
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虽然司马朗有见识、够聪明,甚至在曹操任司空后,被辟为司空属官。
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但是,刘辩并不喜欢他,而是喜欢司马懿。
后世,多数人对司马懿有意见,说他有狼环鹰顾之相,久蓄逆谋,必为国家大祸。
事实上,司马懿只是西晋的奠基人,造反谋逆的是他的孙子司马炎(后面单章有解释)。
司马朗躬身作揖,“学生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县人,家父乃是京兆尹司马防,拜见大王!”
司马朗十二岁时,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
故而,当着刘辩的面自称学生,完全没毛病。
旋即,在场众人的目光,无不落在司马懿的身上。
然,司马懿只是静静的站着,并不理会屋内的所有人。
包括刘辩。
“此人是谁,为何不自报家门?”典韦呵道。
司马朗闻言,下意识看向典韦,只见对方提着双戟,身形魁梧非常,煞是吓人。
当即,司马朗打了个哆嗦,连忙跪地,“启禀大王,此人是舍弟司马懿,从未见过生人,故而很是害怕,若有冲撞大王,还请恕罪。”
“心中清白,有何好怕?”司马懿面对在场众人,不卑不亢。
“此话怎样?”刘辩不由得挑眉,疑惑道。
司马懿拱手道:“大王对抗董卓,废除土地私有,归还百姓,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法子。
我河内司马氏,本就忠于陛下,忠于汉室,不愧于天地,为何还要将土地收缴?”
在场众人,闻言大惊。
一个年仅12岁的娃娃,竟然道破刘辩的用意!
然,刘辩心惊之余,反倒更加欣赏。
少年司马懿,果然有点意思。
“舍弟顽劣,无意顶撞,还请大王恕罪!”司马朗连连叩首。
这时,典韦上前一步,祭出大戟,直抵司马懿的咽喉。
然,司马懿竟不为所动,只是静静的站着,“乡间盛传,大王是圣明仁君,难不成要对我这个12岁的孩子动手?”
当即,刘辩挥了挥手,示意典韦退下。
刘辩问:“本王且问你,你司马氏的土地,因何而得?”
司马懿道:“自然是先祖凭借功绩赚取而来。”
刘辩又问:“在何处赚取而来?”
司马懿不假思索地说:“自然是陛下赏赐!”
旋即,司马懿猛然看向刘辩,“大王,你……”
殊不知,司马懿忽然意识到,被刘辩带进沟里了。
刘辩再问:“既然是陛下赏赐,目下家国危难,可还要继续忠于陛下,忠于汉室?”
司马懿闻言,双手不由得紧攥成拳,面色更是憋得通红,紧-咬牙根,无奈道:“自然忠于陛下,忠于汉室。”
“既然如此,可愿将土地收缴?”
“大王此问,实属陷司马氏于不义!”司马懿解释道:“土地本就是陛下赏赐,如今国家危难,理应双手奉上。”
“你叫什么?”
司马懿自认聪明绝顶,没想到,今日竟栽在刘辩手里。
不甘。
不甘啊!!
“草民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家父乃洛阳令司马防,拜见大王!”
司马懿话音落下,面向刘辩屈膝下跪,一连三叩首。
司马朗自称父亲司马防的官职——京兆尹。
司马懿却称父亲司马防的官职——洛阳令。
京兆尹是董卓任命的,洛阳令则是先帝封的。
所以说,这个司马懿有点意思。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识,不错!”刘辩欣慰道:“即日起,本王钦点你司马懿为童子郎,拜,颍川名士荀彧为师。”
“谢大王!”司马懿、司马朗兄弟二人,连连叩首谢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