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章 崇祯十七年四月#026 战场歌姬(1/2)
奏吞吐一会,才愿意说:“个性多疑猜忌……”
“还有呢?”
“……儿时成长经历。”
还有专一。
一生有情有义的男人。
他对孝庄专情,为清国顾大局,在千秋万世后,依然令人动容。
不过“专一”这个词来形容朱由检,完全不合适呢。
奏又不敢说与吴三桂相似,不然朱由检听后不知作何反应。
朱由检想到奏提及过要对外族加深了解,又见李岩熟知多尔衮情报,方知道自己乃井底之蛙,目光短视。
连即将兵临城下的敌人背景来历都不甚瞭解,知己而不知彼,谈何决胜?
“夫人,且将多尔衮的事说明。”
奏盈盈矮身,娓娓将多尔衮的身世说明:“多尔衮,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当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是其兄长皇太极,立心想将同样有继承权的多尔衮处理掉。”
朱由检眼角一动,论及宫中争政,他自然十分清楚。
“皇太极逼迫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一时间父母皆亡,失去皇子身份,不仅寄人篱下,更要时刻提防兄长多疑。一路走来,尽是与死神为伴。”
朱由检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虽然经历不同,但情况相若。
“万料不到外族亦有争权之事。”
“权利乃人之所欲,外族都是人,他们的皇帝都是人,敌人都是人,自然会用同样的手法处置。”
奏轻声诉说下去。
“多尔衮自小就瘦弱多病,身子单薄。在长期征战中锻炼身体及学会军事领导能力,建立军功替自己争取权力;同时从复杂的政治环境里靠无比的忍耐,勇气和智慧周旋。最终皇太极至死,都再无疑心。”
朱由检听后有点尴尬,论政治斗争的本事,他有;论领军征战的本事,他无。
剑术平平无奇,行军一窍不通,甚至连马都不会骑。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奏说至此处,朱由检顿时觉得自己在多尔衮面前,连挽鞋都不配。
难怪连奏都没有信心赢他,看来确是一时之强敌。
“无怪乎满清势盛如此……我之前竟然一无所知,真是浅陋至极。”
因为对方是低等的外族,从不屑于交流,更别说了解。
清兵三番四次杀入京城,他只责道是边关守将不力,亦不尝了解敌人为何如此强大。
“皇上,现在发力,未为晚也。”
朱由检有个优点,就是专注一事时,人会变得敏锐,而且效率更高。
“对了,奏,你说他自幼体弱多病?”
“正是,只要过度劳累刺激,他便会气血不顺,头晕目眩,身体不支。”
朱由检沉吟半晌:“我亦是这样,只要听到群臣无意义地争吵,便心烦气躁……”
说至此处,他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忽发奇想,教奏一时惊异张口。
“夫人,如是这般,你觉得行不行?”
“这个嘛……妾身都不清楚……不,也许可以试试看。”
奏闻之翻看书本,兴奋起来,脑中快速运转,又翻看书本,然后眯起眼睛笑起来。
“照皇上意思,假设将山海关变成这样子,不知道多尔衮会有何想法?会不会吐血呢?”
“这样的山海关?”
书本上描绘出模拟画面。
“如果皇上认为可行,我想对多尔衮同样有效。”
皇上耐心倾听奏的计划,越奇越怪,简直是未曾想像过。
望向朱由检那副呆若木鸡的蠢样,奏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慢吞吞地将手中书本合上。
“皇上,请回神。”
“呃……啊啊……”朱由检如梦初醒,在奏轻摇双肩后,始如获至宝:“看来此计绝对可行!”
他拉住奏的手冲回营帐,向全体道:“就照夫人之言,吩咐众人准备!”
当天晚上山海关全部兵马勤劳操练,又准备各种杂项,以备明天决战。
待得廿三日辰时,多尔衮的大军翻扬飞沙,滔滔直下山海关门前。
这番南征,多尔衮几乎倾国而出。
暨洪承畴、耿精忠、孔有德等原明朝降将,率满、蒙八旗三分之二与汉军,前后军兵之数十余万,可谓浩浩荡荡至极。
打从一开始多尔衮就有征服中原之意,四月初已经有意挥军出征,收到吴三桂求援只是巧合。
对于吴三桂求援,他只疑心有诈。
毕竟双方多番战斗,对吴三桂是一位怎样的将领,大抵有一定印象。
甚至他以为吴三桂及李自成假意内乱,引自己入关再反袭。
所以他并没有照信上指示行军,而是直踩去山海关。
沿途不敢行进太急,观望吴三桂接下来还有甚么动作。
岂料自此音讯全无,再令他生疑。
他当然不知道吴三桂派来的信使被奏解决掉,自然不会收到求救信。
反覆思量,终难安心。
直到十六日,亲自暗中派遣其妻弟拜然与郭云龙,伪装成一般平民前往山海关,探明虚实。
二人回来后报知前线真实情况,因为李自成毒打吴父,又抢其妾,故此吴三桂与之决裂,据山海关倡言拥明。
多尔衮始知求救信是真,逐一问明两军情况,又与汉军将领商讨,大喜:“三桂必不能守,早晚必败。”
洪承畴道:“明既亡,则此行实与流寇角也。”
多尔衮窃笑:“想必吴三桂心甚焦急,我军不况快马加鞭,赶往关外看戏。”
他要借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