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草原上的动荡(1/3)
大同镇的重要意义在于,这里是中原抵御草原民族的前沿,过了雁门关之后,茫茫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神出鬼没,随水草迁徙而行的草原民族。
明末之时,同样以游牧民族之身崛起的大清,对西北草原上原本的霸主蒙古人发起了挑战,最后的结果,便是蒙古人最终被击败,进而成为了大清人蒙八旗子弟兵。
跟女真人几乎等同的地位,又有女真皇室贵族与之通亲,早已没有了当年黄金家族勇气对蒙古人,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便成为了大清人手下最为忠实的猎犬和盟友,为大清开疆拓土不遗余力。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时代的大清女真人,最终败在了根基在遥远南方,但是却从发展之日起就已视东北女真人生死大敌的洪门人手上。
分化瓦解女真部族,趁虚而入等等手段,以有心酸算无心的计谋,还有本就强大的实力和先进武器,最终铸就了这一次让外人瞠目结舌的结果。
蒙古人作为大清女真人的犬牙,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并不比女真人本部低,至少有五六万精壮儿郎的阵亡,让依附大清的蒙古部族无不是伤筋动骨,数十年时间都未必能恢复过来。
本来大清女真人对于他们蒙古人的态度,就是两个极端,一个便是如东科尔沁部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蒙古盟友,他们女真人便奉行满蒙一家政策,大清皇帝的王妃当中不少人便是来自蒙族女子;而另一面,对于那些依旧桀骜不驯,抵抗大清统治的,大清人夜从来不手软,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其灭族,震慑周边。
再加上大清人狡诈地在蒙古人当中拉高喇嘛黄教的地位,让其成为蒙古人心中的圣教,进而使得蒙古人生育率一年比一年低。
这便使得蒙古人本身的部族一直在遭受到无形的削弱,让其不得不随着大清人一起北上更加苦寒的西伯利亚,或者迁徙到远离大明边疆的草原上去。
至少从现在尚可喜一军占据了大同镇、雁门关后,几乎少有遇到草原民族叩关侵扰的事件,足见如今的草原上,依然还处于一种极度虚弱的情形。
尚可喜先是带着麾下两万儿郎,在他所掌控的土地上,直接清扫了一遍,所获战果却是比他预想的要少。
作为边关重地,敢于在晋阳、大同这些明朝重镇周边胡作非为的山匪路霸一流,实在有些稀少,故而尚可喜想要通过清剿当地土匪,来扩充手下兵源的计划,算是彻底落空了。
直到六月底,尚可喜第一军的兵力,才不过达到将将五万的模样,其中还有不少兵力,是当初他们收留的明朝溃兵转化而来的。
而由晋阳、大同这些当地地盘中所招募到的兵力,却还不到一万之数而已。
倒不是民间那些精壮男丁,不贪图洪堂军队那丰厚的薪酬和福利,实在是为了兵源这件事情,他们军队跟当地政府,已经打了无数次的口舌争锋,最终结果都是以他们军队失败而告终。
尚可喜就算再想扩充手下兵源,也不好意思打他所在土地上,那已经人烟稀少到看不下去的百姓们头上。
大明时期的天灾人祸,大顺时期的裹挟强征,乃至时不时来自草原上的侵略,都让晋阳、大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百姓们,承受着南方华夏之地百姓们所想象不到的痛苦。
洪门政府部门建立起来之后,在晋阳等地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安排工作人员下到各个村落当中去,对这些村落里的百姓人口进行登记造册。
放在其他王朝时代,或许还会有人故意躲避登记,以此躲避这些王朝当中的各种徭役和赋税,但是在洪门统治之后,这种情况却是少之又少。
原因很简单,洪门政府按照人头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就算只是刚出生不过一月的婴孩,也能在未成年之前,分到七到八亩的土地,等到成年之时,更能补足他的个人土地。
r如此大快人心的制度,如何不能让民间对于土地有着别样情怀的百姓们,争相踊跃地前往居委会、政府民政部,留下自己的名字,以此来获得属于他们的土地。
或许在以后,洪门所给予各户人家的土地,会随着各种各样的手段而被他人重新兼并,但是至少在这最初执行的时候,他们的制度确实是深受底层百姓们所拥戴。
如此着急忙慌地,在建立政府初期有着各种繁多事务的情况下,抽调大量的人手前往乡下进行人口登记,政府的民政部门头脑们害怕的就是洪堂军部为了充实军队,而对原本就不多的百姓人家进行招募,让民间的人口基遭受进一步破坏。
而果不其然,为了扩充军队数量,自以为功劳显赫,有些膨胀的洪堂军队士官们,纷纷在底下动作频频,与民政部门展开了各种勾心斗角的手段。
闹到最后,民政部门和军队的将领们,将各种各样的纠纷案子呈交到了尚可喜手里,一次两次尚可喜或许能够偏袒军队的手下们,可是次数多了以后人家民政部门可就不同意了,转头便将问题反映到了坐镇京师的吴杰头上去了。
而此时此刻,原本驻守辽东战区管理辽东民政的章宇彦,也从辽东战区转移到了京师,与吴杰分别掌控如今北方广袤地盘的军政大权,面对此等情况,他当机立断为他未来的手下们撑起腰来,硬是逼得吴杰最后不得不在军队当中,下达一份份约束军队手脚的文件。
上面长官不支持,底下的将士们可就没法子了,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