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折家将(第一更)(1/2)
武大嘿然一笑,对吴用这个村里的学究,一个落地秀才而言,任何的虚话不必多说,一定要用强势的话语,直接唤醒吴用心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来刺激他潜在的卑微与对功名利禄发自肺腑的追求。
当然,这样,也有很大可能刺激到吴用,伤到他的尊严,那样就根本无法就交谈下去了。
不过,武大无所谓,交谈不下去,又有什么关系,没有四十米长的大刀,光靠手刀就足以料理了这个智多星了。
反正不是儿童未来星,不受国家保护的哈。
“我当然没有这样的本事,毕竟,你得罪的可是那权倾朝野的蔡京,只要蔡京不死,你的罪状就不会洗刷,你闹得再大也不会招安,即便是招安了,不出几年,等着你的是什么你是个聪明人,知道后果的。呵呵”
武大十分自信地说着,甚至为了效果,特意加持了“忠孝之本”的效果,使得他的话语更加让人信服,形象也更加为人赞扬。
同时,还不忘使出望气术去看吴用的云气,只见吴用头上的云气混淆不定,黑色浓郁,又有些灰色,当内部却似乎有着青红之气若隐若现,看不分明。
而此时,吴用的云气激荡地厉害,显然心中正在做激烈的斗争,武大的话语非常明白,这也是吴用自身一直担忧着的,但他一直用只要将梁山泊发展得足够强大,那就有足够的砝码,来应付朝廷的理念来麻醉着自己。
武大的话语再次让他有所醒悟,但内心依旧还心存侥幸。
反正,他是军师,也是文人的类型,皇宋善待文士,想必不会有多惨吧。
武大明白是该趁热打铁的时候了,要不然,这吴用念头一转,再想要劝说,那就不成了。
杀了固然简单,但那也必将与晁盖决裂,那未免有些遗憾。
晁盖此人是多么一个“好用”的人才啊。
听了一个好不知晓底细的刘唐的话,就敢去抢劫生辰纲,实在是厉害,就跟现在突然来了个路人,喊你去抢运钞车,你却欣然前往一样。
说得豪气,那叫七星聚义,说的不好听,那呵呵。
但这样的人,做合作伙伴很不错。
武大很欣赏。
一个太过精明的合作伙伴,当然不会是好合作伙伴。
武大继续说道“暂时我当然没有法子,立即洗却军师身上的罪名,也无法让军师堂而皇之地行走闹市,享受繁华,但不出三年,武某不禁能洗脱了军师的罪名,还能给予军师一个官职,且是那种不必担心被人秋后算账的地位,就不知道军师愿意不愿意了。”
吴用闻言,眉头一挑,心中自是期待的,但绝对不会就全面的信任武大,纳头便拜,而是问道“哦如何才能这样莫非三年之内,忠义武大郎你就要背叛忠义,称王称霸不成”
武大哈哈一笑“亏你是智多星,这番话语真是跌了份了,我武大一生的富贵,何必做什么背叛忠义的事,就是不知道军师知晓不知晓折家了。”
若是问后世之人,知不知道折家将,也许不是历史喜好者并不知道,说起杨家将全一个个竖起大拇指,夸赞满门忠烈
但实际上,在北宋,在此时此刻,说起折家将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固然赵匡胤以武将出身,谋夺了后周柴家天下,其吸取唐朝、五代时期藩镇作乱的历史教训,极力抑制武人势力。故有宋一朝,武将始终处于文人的压抑之下,很少能走到政治权力的顶峰。
这但大宋朝还是有真正的将门世家的,那就是如今名满天下的折家将和种家将。
北宋时代,西北有党项拓跋部建立的西夏,北方有强大的辽王朝。地处河东路前沿阵地的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折氏,为宋抗夏防辽,屡立战功,名载史册。
他们从唐末到宋室南迁,前后二百六十多年,始终统治着麟府地区,世袭罔替,经历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
仅凭府州一隅之地顽强抗击辽、西夏的进犯,堪称中国第一将门世家。
折氏所居的河东路府州等地是杂居之地,其中以党项族居主要地位。
因此,宋实行了一套有别于内地州县的治理政策,即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因俗为治,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巩固边防,安定秩序。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由当地旺族担任,基本为世袭。
折氏家族早就居住府州,在唐末五代就已经是当地名门望族、最高权威;除府州知州由折氏独居外,许多文武要职是由折氏及其族人、姻亲担任;折氏族坟、陵庙在府州。这些要因,都决定了折氏在北宋建立后仍然渴望持续不断地世袭担任府州知州以维护家族根基和利益。
折家将最大的特点是十世为将,绵延二百多年,堪称中国之最。
一提到这折家将,宋江的目光顿时便就亮了,热烈地看向武大,心道,若是武大真的能够成为折家将那样的武家将,那庇护他一个吴用绝对是绰绰有余的,而且飞黄腾达,几乎就可以算的上是世袭的职位,实在是太好不过。
便是他在做梦中也没想到过能有如此之好的待遇。
实在是想想都会觉得浑身燥热,恨不得立即就狂奔几圈来宣泄一下的。
但很快,宋江的目光又黯淡了下来,冷笑一声说道“想要成为折家将是何等的困难那折家可是世代的将门,又在边州,拥有着强大的底蕴,你想成为那样的世袭,呵呵,绝对不可能。”
武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