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长乐的心事(2/2)
民那时是大唐的常胜将军,负责统帅三军,大唐绝大部分的战事皆由他指挥而定,常年在外,南征北战。而长乐小时候好动,时常入宫嬉戏,与李建成、李元吉在一起的机会,更胜于李世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亚于乃父。即便与李世民关系恶化以后,李建成、李元吉对于这位侄女的疼爱之心,也依然如故。伯侄关系固然不比父母,也算是至亲,然为了天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因此丧命。
此事对年纪小小的长乐来说,受到的打击是致命的。
她无法释怀自己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大伯与三叔父,同时也知道如果当初动手的不是自己的父亲,死得将会是自己的父亲。
这是一个无解的答案,无论哪一方获胜,造成的都是悲剧。
此事一直也是长乐的心病之一。
时间慢慢的让长乐淡忘了一切,可今年初李承乾、李泰、李恪的明争暗斗,让她回想起了当年的景象。她怕历史会重演,同样的悲剧会在这几个兄弟之间再次发生。
心病也由此而复发。
杜荷能够体会长乐的心情,人世间最大的悲哀也莫过于此,轻声安慰道:“放心吧,你父皇不是太上皇,有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在他面前,什么太子、魏王、吴王在都是一群小屁孩,毛头小子,兴不起任何的风浪。更何况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年,少说也有二三十年的寿命,哪里轮得到他们翻天。再不济还有为夫帮衬着呢,虽然为夫人微言轻,但也不能让他们的胡闹而动摇了大唐的根本。”
长乐想着自己父亲的英明神武,心中也好过了一些。
“所以,你安心啦。现在陛下不表态,并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在观察,再看,究竟谁有资格,继承大统。在他没有明确的表示之前,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杜荷抱着长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大唐的未来,他也想过。李世民的几个儿子除了李祐之外,其他人都各有所长,并非是那种吃喝玩乐的二世祖。但根据历史上的走向来判断可能继承大统的有四人:李承乾、李恪、李泰还有就是渐渐长大的高宗李治。
这四人李承乾、李泰首先去掉。这并非是因杜荷的主观情绪,他们两人确实不适合当皇帝。
首先是李承乾,李承乾曾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又说“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当一设,顾不快邪!”这种人如果当了皇帝,大唐的江山哪有不亡的道理。
李泰也是一样,他能文不能武,性格傲慢,唯我独尊,绝无帝王之能。余下李恪、李治,到有些合杜荷心思。
李恪杜荷接触的少,并不知他的真实能耐,但历史上长孙无忌对他却很是忌惮,即便李治当了皇帝,依然设计将他谋杀,以绝天下望。至于李治,杜荷熟读历史,对他颇为熟悉。李治懦弱而不昏庸,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好皇帝,只是不是什么明君圣主而已。
历史已改了许多,大唐的未来到底要交到谁手上,杜荷此刻心中也没有什么底子。这种事情,可不是他说的算的。
毕竟他现在还是一个毛头小子。
“对了……”长乐突然问道:“在岁首,我入宫给父皇拜年的时候,父皇曾问我杜郎与哪个皇子走的最近,与哪个皇子的关系最为亲密。你说,这跟此事,有没有关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