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咸丰元年》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咸丰元年 () >> 技术与工厂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08987/

技术与工厂(1/1)

宗纬在黑序龙的陪同下来到上海。这个时候的公共租界在上海县以北,黄浦江与吴淞江交口的地方已经经营了若干年,居民以洋人为主,也有少数华人。等到洪杨军要攻打上海,租界里才开始有华人大规模涌入。此时华人大多数住在南边的上海县城。

黑序龙和王德成做事稳妥,黑序龙负责外部联络和商铺,德成负责工坊。他们在上海县城购置了宅院、店铺,租界里也弄了处宅院,这样两边办事都方便。

宗纬上海县住下后,就去拜望了老朋友徐老板。这个徐老板,名发,字更生,头脑活络,做生意精明,已经学会和洋人打交道。这人讲究诚信,他曾经为宗纬做了不少事情,买了一些武器、器材,还送了一些书籍给宗纬。这下宗纬到了上海,二人的联系更多了。徐老板在当地人脉很熟,华洋两边都有朋友。

巴夏是合作伙伴,宗纬与之在租界相见,洽谈甚欢,准备在上海发展实业。

一鸦战争以后,清朝开放五口与洋人通商。与福州、厦门、宁波、广州等地强烈排斥洋人、洋教入城的情况不同,上海更为包容些。为了解决华洋杂处的问题,当地官府相处了建租界的办法,此时租界里已经有了数百洋人,每年的贸易额可观。

经徐老板和巴夏的介绍,他陆续认识了租界里美国波士顿的商人斯蒂芬孙、普鲁士柏林商人朋友曼施泰因、英国利物浦商人亚历山大。这几个都是到东方来碰运气的商人,迫切想打开中国内地市场,销售产品。

宗纬为了壮声势,会见外国商人的时候,带上了黑序龙、王德成和韩近来,后三人都穿上了满清的官服,在他身后站立。

这些外国人久居上海,对中国的事情也知道一些。看宗纬衣冠轩昂,后面三个跟班都是官员,自然心里有了敬畏。会谈中,宗纬开阔的国际视野,对商贸的开明态度让他们高兴。宗纬和这几个商人沟通顺畅,很快成为好朋友,他表示将帮助各位打开内地市场。

他从外商手里买了很多外国的自然科学书籍,这里面有部分是香港和澳门印刷的中文译本。租界里来自英法等国的医生、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他们掌握了这个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宗纬大脑中原本存留了前世的记忆,其中有先进的机械、建材等知识,问题是知识体系应当完整的,凭借部分知识,很难产生重要作用。他必须把这些先进知识与这个时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这段时间他接触了一些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地向他们讨教这个时代的科技知识,他虽然陆续设立了三期工坊班,一期酒坊班,一期船舶班,教授的都还是粗浅的知识。租界里书籍、教师资源都有,他租界工坊里建立了一所工艺养成所,聘请这些外国人传授先进知识,编写通用教材。学员则从已有的班次里选拔,也有少数在当地新买的禀赋特别好的少年,工艺一期班有一百人。在这里系统教授物理、化学、数学、机械等专业知识。

早在7月份,按照宗纬的要求,在与巴夏、徐发、王虎东等人的合作体系之外,序龙和德成开始以岛上的两个英国教官威廉和乔治的名义在租界成立了多家公司,包括印刷厂、日化厂、火柴厂。英国教官提供名义,并不投资,也不参与管理,在厂子里占有5的股份。这等好事,他们当然乐意,双方签订了合作合同。

在租界里,已经有三十亩地的工坊,这里是石家与巴夏合作的纺织厂。在附近重新购买了50亩地,石家、徐家合作生产面粉。这次,又购买了120亩里,容纳印刷厂、日化厂、火柴厂几个厂子。纺织、面粉使用国外成熟技术和设备,日化、火柴却需要宗纬从后世带过来的独有知识技术,就不方便与别人合作。

开办工厂既需要从国外订购设备,也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在租界取得办厂的地址。宗纬把任务列成表格,要求黑序龙、王德成带着人员逐项准备。分三批带来上海的150多个工坊少年成为了技术骨干,黑序龙另外又从江北一带买了300多个少年。这个时代没有童工一说,但是宗纬要求严格执行劳保纪律,让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厂子里也聘请了100多个成年工人,出力气的活由他们来干。

到了十月初,火柴厂、日化厂已经建成投产,总共花了3万多两白银。这个时候生产技术还是半手工,产品也有一些问题。火柴燃烧有毒性,宗纬利用后世的知识,对火柴进行了改进。

香皂在这个时代同样落后,宗纬对其进行改进,外观更为精致,包装漂亮,还有诱人的香味。这两种产品投放到苏南市场以后销售状况很好,宗纬很快把产品向全国推开。

宗纬把精力重点放在组织人员翻译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上面,又收集了一些香港、澳门、上海本地已经翻译成中文的书籍,这可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知识财富。这项工作收效很大,一个通译两个月可以完成一本书。宗纬在日化厂成立了印刷车间,使用机器进行印刷。印刷的书籍按西文的习惯,都是横行的,使用标点。

厂里生产的火柴和肥皂产品性能优越,包装漂亮,也引起了几位外国商人的关注,曼施泰因、斯蒂芬孙等人将一些产品销回了国内,亚历山大干脆将这些产品销往了印度殖民地,这也是近代清国工业品向国外出口为数不多的范例。


状态提示: 技术与工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