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第二部电影(1/2)
光影工作室开业第二天。
林晓光看着屋里朋友昨天送来的十几个花篮,心情微微有些荡漾。
不过,因为目前没有开展任何影视业务,整个工作室里,除了林晓光之外,就只剩下助理小罗,和一个财务小妹,一个扫地阿姨,以及两个保安等等,总共加起来只有不到10人。
一大早,林晓光就约见了许铮,想到自己昨天买了300万支原始股,便特意跟华宜的财务总监要了公司的报表,来了解华宜近年的经营状况。
许铮来了之后,刚踏进办公室的大门,就见林晓光一个人低着头在专心致志地看报表,就冲他打趣地说:“林老板,你看得懂吗?”
林晓光坦然道:“看不懂,但是可以学啊。”
许铮恍然大悟地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你们老板这招,就叫做利益捆绑,当你们这些老员工持有了公司的原始股,就会开始真正全身心关注你们的公司。”
所谓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既然胜利如此来之不易,自从封小缸离开华宜和章国立自立门户之后,以“脑子活络”闻名圈内的黄中军,下一步考虑的自然是可以持续把控核心竞争力——人。
黄中军深谋远虑的“圈人术”,在华宜兄弟的上市筹划过程中,彰显无遗。
不止林晓光获得了认购原始股的机会,章继忠、李兵兵等人也因此从中获利,他们也纷纷开始关心起公司的发展。
听了许铮的感慨,林晓光把报表放在一边,嗤之以鼻地道:“老许,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什么叫利益捆绑?买下三百万支股票我总共也才花了一百多万,一百多万块钱能够困住我林晓光?你也未免太小看我了。”
许铮没好气地道:“你知道300万股是什么概念吗?5毛3一支原始股,你自己就入手了300万股,到时候你们华宜如果能够上市,指不定你就会在一天之内成为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林晓光有些沾沾自喜地说:“这八字没一撇的事儿,谁知道公司能不能上市,现在讨论这个还为时过早。”
没等许铮回答,林晓光接着又道:“好啦老许,我也不跟你废话了,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让你帮我出出主意。”
“说吧林大老板,你有什么宏图大志需要我来给你支招?”许铮摘下头上的帽子,露出滑溜的光头,悠哉悠哉地坐在一边,还嘚瑟地翘起可二郎腿。
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可林晓光的这个工作室里,并没有任何的技术人才。
当然了,林晓光的这个工作室本身也不需要什么人才,因为林晓光自己既是导演,又是编剧,更是经纪人,至于摄影、打光之类的技术人员,只要电影项目成型了,届时制片人黄中军会迅速帮他组建剧组团队,还能帮他拉来电影资金,让他彻底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门心思拍电影。
林晓光心里很清楚,拍一部电影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剧本,就召集许铮来开会,勾出一幅宏伟蓝图。
林晓光的设想是这样的:
工作室先拿出一点钱,不干别的,就组建一支编剧团队,让他们帮忙挑选和改编剧本。
至于约见许铮,是因为林晓光认为,许铮本人拥有极其恐怖的阅片量,他这几年最少也看了几百上千部外国电影,是个能将外国电影“汉化”的电影人才。
抛开他以前主演的电视剧不说,像之前林晓光与他合作的《人在囧途》那部电影,林晓光抄的是前世许铮和黄宝强的《人在囧途》,而许铮则是照搬了史蒂夫马丁的老片子——《飞机、火车、汽车》。
“汉化”这个词吧,乍听起来,似乎有点高端,往实际点说,其实就是抄袭的意思,林晓光抄袭了许铮,而许铮也抄袭了别人。
这件事儿,林晓光也是前段时间在温哥华陪黎小冉待产的时候,待着无聊租了一些欧美影片回家消磨时间才发现的,因为《飞机、火车、汽车》里面的情节,和他自己拍的《人在囧途》几乎一模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化(抄袭)了。
听了林晓光描绘的蓝图,许铮点点头:“人我可以帮你找,这钱,可得你自己出。”
“那是当然。”林晓光想了想,又问许铮:“对了老许,刘仪伟手头上有什么好的剧本吗?”
一听林晓光提起刘仪伟,许铮就忍不住扼腕叹息:“嗨,快咱别提老刘了,这家伙流年不利,我以为《命运呼叫转移》的票房已经足够惨淡了,没想到,他还因为写这个剧本涉嫌抄袭,前几天刚被原作者告上法庭。”
“老刘他,没什么大事吧?”林晓光忐忑地问道。
许铮不以为然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他能有什么大事儿,顶多就是私下赔点钱,跟人家庭外和解呗。”
“赔钱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他也因此丢了《爱情呼叫转移》第二部的编剧权。”
“投资方对他很失望,现在都不敢让他写剧本了,生怕剧本又是他从哪抄来的。”
听了许铮的感慨,林晓光禁不住噗嗤一笑:“这老刘也是人才啊,靠抄就能在演艺圈起家。”
事实上,不止刘仪伟写的《命运呼叫转移》是抄袭,内地甚至港台那些热门的喜剧电影几乎都是大杂烩,不是抄好莱坞就是抄日韩,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刘仪伟还算抄的好的。
所以说,内地那些电影人还真没资格diss人家封裤子,封小缸早年的那些市民喜剧,起码都是自己的东西或者说是王朔的东西,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