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5章 古来青史谁不见(2/3)
十一月,锦衣卫卒王永阴向通逵揭王振罪,匿其名。逻校缉得此书,诏即于市行磔刑,不覆奏。/p
/p
第二年七月,霸州知州张需下锦衣狱。张需善字民,顺天府丞王铎曾经旌异他。当时有牧马官扰民,需置于法。牧马官以辱骂太监王振,遂被逮,棰楚几乎死去,谪为戍边。/p
/p
几件大事下来,王振算是彻底尝试到了权利所带来的好处,越发看重手中的权势,非但是司礼监,在曹吉祥等人的怂恿下,王公公开始不满足在京城的这一亩三分地上指手画脚,按照曹吉祥的意思王公公是才比诸葛的千古明相,应该效仿诸葛孔明,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才是正经事。起先这样的话儿王公公倒也能保持几分矜持,自己有多少斤两旁人不知,自己还是知道的,就是肚子中的那点四书五经勉强还能算一个教书先生,况且他这样的先生大明不知有几万个,他也只是碰上了好时候,加上又赶上了小皇帝不喜好,若不然就他这样半吊子人怕是教私塾人家都嫌弃学问少了,所以每次曹吉祥说的时候,王公公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当一回事,谁知这事儿经不起更多的人吹捧,渐渐的王公公也觉得是那么回事儿。/p
/p
尤其是当朝首辅杨峥当着百官的面亲自写一番赞扬的话儿送到了司礼监,那话儿时至今日王振还记得一清二楚,什么自宣宗驾崩,倭寇、麓川岁为边患,一旦震惧于天子之威灵,执我叛人,款关求贡。中外相顾骇愕,莫敢发。公独决策,纳其贡献,许为外臣,虏遂感悦,益远徙,不敢盗边。所省大司农刍粟以钜万计。曹、沛、徐、淮间,数苦河决。公建请遣使者按视胶莱河渠,修复海运故道,又更置督漕诸吏,申饬法令。会河亦安流,舳舻衔尾而至,国储用足。是时方内乂安,四夷向风,天下歙然称治平矣。”“公虚怀夷气,开诚布公。有所举措,不我贤愚,一因其人有所可否,不我是非,一准于理有所彰瘅,不我爱憎,一裁于法有所罢行,不我张弛,一因于时。身为内相,兼总铨务,二年于兹。其所察举汰黜,不啻数百千人矣。然皆询之师言,协于公议。即贤耶,虽仇必举,亦不以其尝有德于己焉,而嫌于酬之也即不肖耶,虽亲必斥,亦不以其尝有恶于己,而嫌于恶之也。少有差池,改不旋踵一言当心,应若响答。盖公向之所言无一不售者,公信可谓平格之臣已!”先不说这一番言语实在不实在,单说杨峥是什么,那是肩大任而不挠。位重多危,功高取忌的大人物,如果说今日朝廷还有人让他忌惮的话,那么杨峥必是第一人,但如今这样的人物却亲自送来这些赞扬的话儿,难免让他有些飘飘然,偶尔想来也觉得自己就是杨峥所说的这般。/p
/p
有了内阁首辅领头,六部官儿也变着法儿送来了赞扬之词,吏部的是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大唐有李靖、李积、裴行俭、郭元振。国朝有刘伯温,徐达、王公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p
/p
最让王公公大感意外的是翰林院那帮横眉冷对的天之骄子,竟也破天荒的送来了赞扬之词,其词比起内阁与六部的要优美的多,什么事有纲领小大,当务知其远者大者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罚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书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为人主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天佑国朝有王公。这一番赞扬的话儿他愣是反反复复诵了十几遍,虽说有些肉麻,但不否认赞扬的话儿很好听,骨子里那点犹豫也在一片赞扬之中被抛之脑后了。渐渐以诸葛自主了。/p
/p
但王公公心知肚明,当年诸葛亮北伐虽不如意,但赤壁大战,七擒孟获那可是真真的大战,所以后人才说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他今时今日仗着小皇帝的信任,地位上权势上倒也不输给诸葛亮,唯独没什么军功,这一直是他的遗憾,早年还想着等将来自己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时,也能学学郑和为朝廷建功立业,好青史留名,哪知国朝除了杨士奇、杨荣、杨溥、杨峥、张辅这样的能手,愣是将大明的疆土治理的井井有条,就连他本来寄托希望的瓦刺也被杨峥弄个什么互市,这明明就是一个糊弄人的把戏,偏生那帮鞑子竟信了,以牲畜、皮张等货物换取内地商贩的铁锅、布匹和绸缎等物,每日送入中原的牛羊不计其数,还生怕朝廷不答应,竟严令自己的族人不可坏了互市的规矩,堂堂黄金子孙就被一点铁锅、布匹和绸缎等物给牢牢束缚在了草原上再也没半点反叛之心,弄得王公公着实不爽的。/p
/p
要说唯一没能被杨士奇、杨荣、杨溥、杨峥、张辅的势力也不是没有,比如东南沿海的倭寇倒是经常抢夺东南沿海一带,可这帮人是东南沿海多数是东南沿海的一帮海盗而已,主力是东南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