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章:白袍书生(2/2)
应待父王起兵之日,以以济南为应。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诸卫所,尽夺傍郡县畜马,准备好趁机设立五军都督府,以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达领左军,千户盛坚领右军,知州朱暄领后军,小王亲自领兵一支,等朝中的那位贵人驾崩,父王趁机占领山东,济南,打开北京的门户,效仿当年皇祖父的手段,重新夺回属于父王的江山也不是不可能,你们杨家从中立下的功劳小王铭记在心,断然不会少了杨家的好处?“杨一峰大喜,急忙站起来拱手道谢。杨家世代经商,虽说有了金银珠宝无数,无奈,自洪武皇帝登基后,将天下户口分为民、军、匠、灶等籍时,各职业户基本都分属其下,又在洪武十四年,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紬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紬纱。”也就是说,商人穿丝绸衣服都是犯法的(只能穿布衣)。可见其地位之低下,整个洪武一朝,商人与那c妓一般沦为低等的下人了,上不了台面,有钱不能花,有衣不能穿,这对于杨一峰来说无疑是最不能忍受的,他常想着大明开国的那位江南首富沈万三,“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是多么有气魄,虽说最终被洪武皇帝流放,可那是因为他沈万三太不知好歹,与皇帝炫富,若他杨家有这样的机会,是断然不会大胆到与皇帝比财富的,他们一定会凭借商贾,向皇帝要个身份,做一方臣子,有钱有权岂不比一介商贾有趣的多。
……
正是有了这个念头,他才在得知朱瞻坦是汉王的子孙后,义无反顾的投靠了他的麾下,当年汉王如何英雄,如何被永乐皇帝欢喜的事迹,杨家虽远在江南,却也听说了不少,若不是汉王太过急躁,在北京做了太多的不法之事,惹得永乐皇帝不高兴,沦落到被贬乐安州的下场,虽是如此,但他凭着商人敏锐,他相信汉王绝对不会就此罢手。
注解:在古代,商人虽然很多都是大户人家,但是他们却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就比如,在明代初期,统治者对商人地位的压制就非常的严重。《农政全书.卷四》谓洪武十四年:“上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紬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紬纱。”也就是说,商人穿丝绸衣服都是犯法的(只能穿布衣)。可见其地位之低下。
商人地位的低下,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经济思想的长期落后。古人只看到商人在流通领域高卖低买,赚取中间差价,便认为其奸黠狡诈,不事生产而徒分其利!认为商业本身不创造价值,反害农桑,故素有重农抑商一说。这也造成了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要不然怎么会有“士农工商”之类的阶级分类呢!而在所谓的“三教九流”之中,商人的地位也只是排在了九流的最末一位……
在明代以前,商人是不准参加科举的,更不可以为官。直到明朝中期,朝廷设置了“商籍”,商籍之设立,才使得商人子弟不但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更可以保留名额,使他们较一般平民容易取录。除考试外,商人获得官位的另一途径是“捐纳”,即商人向政府缴交钱银,便可以成为监生。明景泰年间,为充实边防财政需要,开纳马、纳粟、纳银入监之例,使商人有机会因监生而得官,因为明代的监生可以补低级官职。明末监生之中,以捐纳入监者十有七人,商人入监,已成风气,至清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字数都是本章节之外的,只给诸位说明一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