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开拔(1/2)
??
李牧一这么一会儿就花出去了几十万金币,相对于诸葛亮给他的一百万金币来说,已经去了大半。
但是李牧一一点儿也不心疼,或者说一点也不担心。因为诸葛亮已经放话了,只要他事情办的漂亮,那么自然还会有赏赐的。他现在的这几十万金币其实属于投资,他相信自己的回报只多不少!
而且他也很清楚,诸葛亮吩咐下来的事情,如果不花点钱的话,还真没法办成。
到时候万一诸葛亮怪罪下来,原本到手的一百万金币可能也不属于他了,所以现在的一些付出是必要的。
况且李牧一也有这样的想法,以后就跟着诸葛亮混了。虽然可能以后办事不会像这次一样,动辄百万金币,但至少日子会比现在过得舒服得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李牧一在接触诸葛亮之后,感觉好像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幻想中的财富和美好离自己这么近。
在李牧一发动了在县衙做事的人以后,因为众人都拿了李牧一的钱,办起事来,自然是尽心尽力。
这些人回到家里,便开始给自家人洗脑,让他们也和自己一样,认为纪老伯的事情,受了天大的冤屈。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让自己的亲人朋友知道,在有人面对这样事情的时候,他们应该主动站出来。
这些人劝慰自己家亲人朋友的时候,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的甚至说如果不帮助记老婆的话,将来有一天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也就没有人出手相助了。
这些理由听上去虽然冠冕堂皇,但其实最适用的一句话还是有钱即是正义!
自己的亲近之人说一些话,效果自然显著得多。像之前对纪老伯之事漠不关心的人,或者是保持中立的人,此时也纷纷倒戈。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纪老伯的事很快在纪县传开了,因为县长和所有的官差一起支持纪老伯,他们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作用,加上这件事情本身从道义上来讲,就像这纪老伯的方向倾斜,所以人们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短短几天时间,整个纪县就刮起了一股为纪老伯申冤的热潮。
而此时诸葛亮,张飞等人也退居到了幕后,一切事情都有李牧一出面。毕竟是当地的官员,他在指挥的时候民众的接受程度更高。
加上李牧一在当地的风评还算不错,虽然不能说是两袖清风,但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所以整体来说,总要比让诸葛亮这个外人来指手画脚的好。
但是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并没有马上让李牧一带着大半个县城的人,去周边的镇县或者府城继续发动其他人,而是让纪老伯带来的人,尤其是那些受过东瀛忍者压迫的乡亲们,说一说自己的遭遇。
在叙述中间,穿插着李牧一等人的看法,自然是将东瀛忍者描绘得如恶魔般可怕。
这种时间上的安排,是诸葛亮有意为之。
毕竟纪县的人们,对于纪老伯这件事情的认知,只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程度。虽然他们可能有一时的愤怒,但恐怕很难长久。
尤其是这件事情,一旦闹大了,东吴皇室不可能坐视不理。到时候强力镇压下来,说不定就有多少人会临阵脱逃。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果真到那个时候,诸葛亮的一切心血都白费了。
所以诸葛亮让李牧一等人暗示纪县的百姓,因为同一个阶级,所以大家有困难要一起面对,说白了,就是把所有人绑在同一条船上。
诸葛亮这样分批次的把东瀛忍者做的恶事传播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纪县百姓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每一次又有新的事件传出来,就会将所有人的愤怒推向更高一个层次。
有句话说的好,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诸葛亮要做的,就是让东吴从内部开始疯狂起来。
而纪老伯和纪家镇百姓的遭遇,就是一条导火线。
诸葛亮在纪县逗留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他成功的让纪县所有人相信,如果他们在今天没有为纪老伯出头,可能明天他们也要遭受同样不公的命运。
在这种近乎厄难的困境下,纪县百姓万众一心,就等李牧一一声令下,就算是要把孙权拉下皇位,他们也敢试一试!
在成功召集了足够的人手之后,诸葛亮便决定带着众人向着东吴的都城建业进发。
这时候诸葛亮遇到一个小难题,那就是他本来打算从纪县的百姓中挑选一部分人前往建业,但是当他让李牧一传达这个决定的时候,竟然遭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对!
几乎所有人都想亲眼见证自由和公正的胜利,所以他们必须跟着诸葛亮等人一起前往建业。
这也怪诸葛亮动员的实在是太好了,现在想要缩减一部分人员都做不到了。
直到最后哥想百姓商量了一下,留下一部分人看家,维持纪县的正常运转,其他所有人一起上路前往建业。
这么一算下来,竟然还有三四千人要同行!
诸葛亮见状,也就不再勉强,他直接大手一挥,每人赏赐了一百金币,这一下又是三四十万出去了。
但是对于诸葛亮来说,真的不在乎这些。一来三四十万对于他现在的身家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二来只要能办成事,花些钱也无所谓。
原本纪县的百姓只是想着帮纪老伯报仇雪恨,但是却没想到还能得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