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没有尖叫(1/2)
现代第二代战斗机差不多就可以飞过音速,甚至在二代机时代,诞生过许许多多能飞两倍以上音速的怪物。
比如说,那个巨大的实心铁砖头,共产主义红色苏联烂工艺的巅峰神作——米格25截击机。
再比如说,万恶的资本主义美帝研制的,人类历史上飞的最快的飞机,黑鸟sr-71侦察机。
不过在三代机诞生之后,似乎人类对高空高速飞机的追求,就变得不那么迫切了。
三代机总结了二代机的经验教训,开始在电子设备还有格斗性能上下功夫,算是另开了一条道路。
显然,在电子设备领域,苏联也好,还有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也罢,并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对手。
相反的是,经过了近些年的积累和发展,共和国在电子设备领域,反而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领头羊。
三代机侧重于狗斗缠斗,对低速低空的要求不低,所以也就只能在高空高速领域做出妥协。
大部分的三代机进入音速都需要开启发动机加力,飞音速的能力其实不如一部分刻意设计的二代战斗机。
其实看设计就知道,这些机头两侧进气的造型,或者机腹下方进气的造型,都是在为机头电子设备腾挪空间。
这样的气动外形其实都是一种妥协,实际上这类设计并不是最好的气动外形设计,相反,最好的气动外形设计,是过时落后的机头进气。
所以,在四代机这种跨时代的飞机大规模服役之前,三代机进入音速还是需要让发动机透支使用寿命的一种无奈之举。
唐小天这一刻倒是没有想这么多,他现在感受的,是飞机跨越音速带来的震撼还有舒爽。
歼-11c战斗机的机动性能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它脱胎于机动性能出众的su-27系列战斗机。
1989年的6月,巴黎航展上,前苏联飞行员普加乔夫,驾驶他的su-27战斗机,飞出了著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机动过程中飞行员快速向后拉杆使机头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间,形成短暂的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的平飞状态,然后推杆压机头,再恢复到原来水平状态。
机动时飞机进入的速度约为425公里/小时,飞机以超过148公里/小时的速率减速,然后减速到110公里/小时,这个动作使飞机承受3.5~4g的过载,在整个机动过程中,飞机的飞行高度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能飞出这样复杂的特殊技术动作,证明这种飞机的气动性能设计是非常成功的,机动能力也是非常出众的。
因此,当这架歼-11c战斗机跨越了音速,在高空直接冲向远方的时候,唐小天激动的都想要叫喊出来了。
不是那种被吓到的迫于无奈的叫喊,他是想欢呼,想发出雀跃的呼喊,来发泄自己兴奋的心情。
“现在时速1100公里!1150公里!我还在继续加速!”让飞机飞出更快水平的林墨,向地面塔台汇报了自己飞机的情况。
要知道,每小时1000多公里的速度,远远没有达到歼-11c型战斗机的极限。
这种战斗机的设计标准是,可以在高空飞出两倍以上的音速。这个指标是相当可怕的,在su-27进入共和国服役之前,很少有飞机能够达到这种速度。
比如说,当年沈城生产的歼-8ii型截击机,其实最高速度也不过就是两倍音速左右。
当然了,不管是歼-8ii也好,还是也好,这两倍音速都是有代价的,需要损失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必须多消耗携带的燃油,缩短作战半径。
真正实现了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超音速飞行的能力,那就是第四代战斗机f-22的特殊技能了。
让唐小天感觉到奇特的是,他已经听不见发动机的轰鸣声响了,或者说,他现在只感觉得到震动,噪音最大的发动机的声响却不太真切了。
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因为发动机在他的身后工作,而他现在能听到的一切声音,似乎都是从机体上传来的,小了不止一点。
通过空气传播的噪音,已经完全被这架战斗机甩在身后了,现在机舱内的噪音,全部都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响。
其实就是发动机的震动和噪音,通过机体传播到驾驶室中的声音。而发动机本身的轰鸣声,已经追不上这架飞机了。
他们跑到了声音的前面,这种感觉真的非常奇妙。唐小天真的很想摘掉氧气面罩,对林墨喊一声,看看对方究竟能不能听到。
可惜的是,他不敢扯下氧气面罩,也不敢对林墨喊一声——这都是违反飞行规定的,唐小天吃过一次这类的亏,不想再吃第二次。
“有感觉到不舒服吗?”在唐小天前面操控飞机的林墨,突然开口问道。
“没有!我很好!还能再快一点儿吗?”唐小天通过无线电,大声的回答道。
“不用喊这么大声!我听得见!”林墨抱怨了一句,然后就让飞机飞的更快了一些。
唐小天有些不好意思,他下意识的提高了音量,害怕的是对方听不真切。不过显然林墨在超音速飞行条件下的经验比唐小天要多太多太多了,因此比唐小天要镇定的多。
飞机这个时候已经接近1700公里每小时了,这个速度已经是民用设备无法企及的水平了。
无论是最豪华的跑车,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系统,还是最昂贵的私人飞机,都无法在速度上与战斗机相提并论。
“差不多是1800公里每小时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