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书生纵论(上)(2/2)
不敢轻试。”赵澍坪肃容道:“我确是向操之请教过。你送他几两银子,他必然愿意教你。但操之今日似乎气色不佳,怕是已传过功法了,你还须再等些时日。”说完便笑起来。
这二人拿刘半仙开涮,说得不亦乐乎,对这位比他们早好些年进学的老秀才全无半点敬意。胡忻虽未与二人一同调侃,面上却一直带着微笑,显然也不怎么认可刘半仙。
也难怪后进们不把老秀才当回事。刘半仙不务正业一心钻营,干的还是近乎骗子的勾当,又如何能让人敬得起来。
吕成亮听赵澍坪提及刘半仙气色不佳,说道:“对啊,他好似病了一般,你不提我倒忘了此节。杨铮小友,方才你可是到操之那里求功法去了?”
杨铮很是无语,道:“子明相公,你再持这般执念,可要走火入魔了!”
赵澍坪一听大笑不已,胡忻也不禁莞尔。
吕成亮摇头道:“我又未修他的功法,何来走火入魔之说?倒是你,若不是去求功法,那便是寻他晦气去了?”
杨铮道:“我寻他晦气作甚?只是与他谈了谈,劝他莫要再拿我的事当说辞去骗乡人。想是操之相公听了我的话,觉得心中有愧,因而看着有些气色不佳。”
三个秀才听杨铮说得有趣,都不禁笑了起来。刘半仙何许人也,岂会因骗了人便心中有愧,那他这命算测字的勾当早就应当关了。
吕成亮道:“原来你是去废他功法了,怪不得他元气大伤。你这般等于挡他财路,他怎的就轻易就范了?”
赵澍坪和胡忻也不禁对此有些好奇,齐齐望向杨铮。
杨铮便将事情讲了一遍,但未提骗刘半仙写字一节。他要正本清源,自不怕向人分说,正可借此机会在士人当中为自己正名。如此一来,哪怕乡人传得再邪乎,也就不打紧了。
听杨铮讲完,赵澍坪道:“操之确是有些过了,借小友之病行愚骗之事,实非读书人所为。”
吕成亮道:“他怕是早就不把自己当读书人了,诸位在州学中见过他几次?”
赵澍坪笑道:“有学正、训导保他,他又何必去州学,就连考课也一应免了。去岁大宗师按临,学正为他请了假,连岁考都没有应,还不是一样过关。”
※※※※※※
ps:关于避讳多说两句。
宋钦宗名桓,则连“嫌”、“名”、“丸”等字都需避之,科场韵脚用“丸”字者皆黜落。宋高宗名构,则连“勾”字也要避讳。又因尊赵玄朗为“圣祖”,其名也要避讳,故而宋人写千字文首句时只书“天地元黄”。宋仁宗名祯,同音字皆避,于是蒸饼(馒头)就成了炊饼,以至于后世很多人误以为武大郎是卖烧饼的。
明代对于避皇帝名讳的要求相当宽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了元朝影响。
有些地名避“元”字,并非是“元璋”之“元”,而是“蒙元”之“元”,意在抹去前朝影响。如改庆元路为明州府(后避大明国号又改为宁波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改兴元路为汉中府等。又将“元宝”改为“通宝”,将“元来”书作“原来”,都是同样的原因。但是像元旦、元宵这种节日名,则从来没有过特殊要求。
另外明朝皇帝姓“朱”,在当时均写作“硃”,与姓朱的普通百姓并异,并无改人祖姓之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