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穆良奇柯南附身啦(1/2)
一缕缕浓烟飘起,在诺大的京城显得非常壮观。
就在京城不远处的山峰上,郭嘉和穆良奇看着浓烟飘起,穆良奇内心感慨道:大汉四百年的威望算是毁于一旦。在穆良奇看来,这烧的不是宫殿,而是尊严,威望,脸面。现在大汉最后的尊严和脸面也被袁绍等人丢在地上随意践踏了。
郭嘉满脸不甘和疑问的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京城那些所谓的名门世家没有派家丁进宫救驾吗?”他想不通,平日里那些世家不是自诩什么忠君爱国吗?现在呢?若是有一家前去护驾,也不止于此啊!
穆良奇看着浓烟慢慢说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嗯?”郭嘉不解看着穆良奇,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看到郭嘉的不解,穆良奇说道:“君王待臣如手如足,那么臣属待君王则如五腑如心脏,内外相依,上下相随,联系紧密,浑然一体,君王待臣如犬如马,那么臣属视君则如同路人,陌路相逢,冷眼相对,对面相逢不相识,君臣分离,背道而行,君王视臣如泥土如草芥,任意践踏,随意抛弃,那么臣属视君则如强盗如仇敌,拔刀相向,怒目相对,如此,则民无宁日,国无宁日,天下无宁日,灾难兵祸由此而生。”
听着穆良奇又详细的解释了一遍这句话的意思,郭嘉算是想明白了。两次“党锢之祸”早已让大部分世家对刘氏王朝丧失了耐心,他们可能早已有了改朝换代的想法,找一个支持世家作为代言人。说起来还是他们刘氏自己不懂得珍惜啊!
郭嘉看着还在飘起的浓烟,叹了口气,转过身,向山下走去。穆良奇看了郭嘉一眼,又深深的看了浓烟,便也跟着郭嘉走去。
在路上,穆良奇开口道:“奉孝,其实有个推断,我一直没告有诉你。”
郭嘉很是好奇的问道:“何事?”
“你没发现吗?当司马防问我们志向时,丝毫也没有责怪我们大逆不道。还有在跟荀彧说志向时,他也没有丝毫的责怪,当时我们的许下的志向可是只有在乱世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实现啊!”
“你是说?”郭嘉惊恐道。
穆良奇点了点头,又说道:“我推测他们早已有了改朝换代的想法,而且,我还怀疑黄巾起义就是他们推动的!”
郭嘉满脸的不可置信,他有点乱,今天的信息量有点大,他摇了摇头缓了缓,面色沉重地说道:“你且说说你的判断。”
“太平道是由张角创建,并非邪教,只是用医术济世救人的同时,传播道家思想。不过张角医术确实了得,治好了不少人,于是有了些名气。然后经过百姓的口口相传,张角逐渐被人们传颂。因为当年天灾**导致的饥荒比较多,大量的百姓,需要依靠信仰来坚持下去。就在这时被有心人看到机会,大肆宣传太平道。而这个有心人就是世家!”
“世家?”
“对!世家则利用太平道策划着另外一个东西:‘清君侧!’‘兵谏’!而清君侧的原因,在于第二次‘党锢之禁’。而‘党锢之禁’这帝王利用宦官对士大夫以及士族们的一次打压。如果没有世家在背后支持,就算张角再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这么简单就有所谓的百万信徒。同时,还让信徒遍及各州郡。”
“以继志的分析看来,世家还出了不少的力嘛。那么他们为了什么?”郭嘉不解道。
“世家帮张角宣传当然是有目的。他们的目的就是我刚刚所提到的‘兵谏’。黄巾之乱的过程想必奉孝也应该很清楚吧。”
“据我听到的消息都说,张角暗中筹备兵马,粮草,然后张角弟子唐周举报,最后不得不提前举事。极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都有响应。”郭嘉回忆想了一下说道。
“奉孝,你有没有注意到,‘极短’这个词,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兵马粮草怎么准备,靠那些穷的吃不起饭的平民吗?
第二,黄巾之乱能有如此浩大的声势,没大量的有识之士帮他组织,张角一个人能行吗?
第三,都已经在筹备兵马了,加上黄巾信徒如此众多,世家都是瞎子,聋子,傻子,不知道黄巾这么是要干嘛吗?
第四,就算地方都瞎了,官员全部昏庸,那为什么洛阳连点风声都没收到,一帮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就当什么都没发生,需要靠一个外人来举报才有反应,这正常吗?
第五,举事号称三十六渠帅,没有详细的规划和有组织性的处理,短时间内同时举事是不可能的,那张角有那么大人脉吗?”
穆良奇的一连串疑问把郭嘉问懵了,再加上今天发生的事情,郭嘉的理智已经偏向穆良奇,他还在思索,这件事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看到郭嘉还在思考,穆良奇又继续说道:“黄猛进,势如劈竹,朝廷军队节节败退。而先帝被这么大声势吓到后,听从士大夫的建议解除党锢之禁,并发布缴文。然后关于黄巾的负面消息也开始不断传出,如烧杀抢掠,如军机涣散,各自为战。你不觉得很奇怪吗?是不是太巧合了?我想应该是那些世家因为达到了目的,撤掉了在黄巾军中的家族子弟,放弃了黄巾军。”
穆良奇停了停又继续说道:“黄巾之乱最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首先不是先帝,因为黄巾之乱已经严重影响了他江山的稳固。其次不是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