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 艰难的开局(1/3)
盛京,永福宫。
距离上一次八旗旗主军议已经过去了一年了,形势比当初预计的要好了许多,此时皇太极正在殿内用刀鞘指着地图,慷慨激昂的解说着这段时间的局势。
原本今年春天西征北府的计划被变幻的局势给搁置了,虽然在年初从朝鲜抢掠、要挟来的粮食已经到位,八旗、蒙古和汉军旗都已经动员完毕,但随着李自成祸乱中原而大明无计可施的消息传来,皇太极敏锐的抓住了其中关窍,大明朝廷兵力不足,对北府又极端的不信任。
在搞清楚了局势之后,皇太极率领八旗精锐寇边入关,抢掠京畿,原本简单的试探因为打下通州而满载而归,整个大清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也给大明和北府造就了一个难题。
皇太极的目的很简单,孙伯纶如果南下剿贼,他就全力攻打蓟镇,甚至围攻京城,孙伯纶如果不南下,只能远征而来,大清就可以占据地利优势。
事实上,皇太极做到了,在他的运作下,北府军团终于在七月出征,向东而来,而大清则可以占据地利带来的补给线优势,和孙伯纶进行决战。
所有大清高层都清楚,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对决中,像以往的偷袭、夜袭等小手段几乎没了发挥作用的空间,这就是一场硬碰硬的大对决,谁实力强,谁能挺得住,谁就能赢到最后,虽然北府军团东征的情报传来,那强横的实力让八旗权贵都为之色变,但至少比原定计划里要好的多。
去年从朝鲜掳掠来的丁口配合不错的年景,大清今年本就收获不错,而从通州抢来的物资则可以支持大清的举国之兵坚持到秋收,秋收的粮食和从朝鲜征发的贡粮则支撑大军到明年春天,更何况,在辽河套还有左翼近八万帐可以襄助。
简单的说,大清拥有六个月到八个月的时间可以挥霍,只要在这段时间内取得胜利即可,虽然后勤补给不如北府军团做的尽善尽美,但总好过原计划里,孤注一掷远征漠南要强得多,八旗贵族再次认可了皇太极的能力。
从接到北府军团东进的消息开始,整个大清国也进入了战争状态,与北府进行部分动员不一样,在一开始,皇太极就打消了所有人的侥幸心理,就是要进行全面的动员,兴举国之兵,用全国之力,和孙伯纶来一次真真正正的对决。
从七月开始,各旗的甲兵、余丁全部被征召,除了一群老弱督领同样老弱的汉人、朝鲜阿哈准备秋收之外,八旗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最终八旗之中十七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健壮男人都被征召,凑出了十二万,其中八万可战之兵出战,其余留守或转运物资,而蒙古二旗才动员了三万人,刚组建的汉军旗则抽调了四万兵马,配合左翼蒙古抽调的五万人,共有二十万大军。
然而在周边环境上的劣势让皇太极不能把全部力量投入到与北府军团的对决中去,朝鲜还得弹压,辽西走廊的蓟辽军队得对峙,还有东面、北面和车臣部都要对抗。
最终,代善的正红旗和督领的近万朝鲜兵及汉军旗一部共计三万人堵在了辽西走廊,扬古力则带内藩蒙古一部和左翼扎鲁特部进驻汉城,皇太极把包括宁古塔在内的边沿城、堡全部放弃,还在野人的地盘大杀一通,保证在决战的时候这群人不至于从林子里窜出来,而科尔沁部则担负起来了抵挡车臣部的重任。
其实皇太极和孙伯纶二人都是明白,之所以只有万余兵马的科尔沁部能挡住车臣部,原因于硕垒和吴克善的私下媾和,吴克善不愿意在那注定惨烈的战争中损折实力,硕垒也希望在北府和清国分出胜负之后再上去吃肉。
夹在清国与北府之间的左翼各部何尝没有类似的想法,但却无计可施,他们没有科尔沁部与八旗权贵联姻的那种亲戚关系,更没有扎鲁特部那雄厚的财力和内奇不讲人性的冷酷,内奇能获得前往朝鲜的差事,一是用金银财货贿赂了八旗权贵和清国中枢,二是把超过一半的部落直接送给皇太极让其随意使用。
在分配完兵力之后,皇太极终于确定了大军的数额,六万八旗,两万内藩蒙古,三万汉军旗和四万左翼蒙古,合计十五万参战兵马,取得了相对于北府军团一点五倍的兵力优势。
当皇太极唾沫横飞的讲解完了双方实力的对比和次要战场的分配之后,皇太极的刀鞘指向了一条河流,老哈河!
皇太极腆着大肚腩,胖脸红润,他已经许久没有这么又干劲过,转好的局势和取得的兵力优势让皇太极越发相信那会是一场胜利,并且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他擦了擦脑袋上的汗,用刀鞘敲了敲老哈河,不容置疑的说道:“这里,老哈河就是我们大清和北府军团决战的战场!”
他随手一划拉说:“这个位置距离明国的边墙有近百里,道路沟壑,难以通行,所以洪承畴和辽镇难以派出大量的兵马支援北府军团,如果北府军团执意往东,向大宁卫、锦州一带与辽镇汇合,我们就可以派遣精锐骑兵袭扰他们的后勤,他们有如此多的兵力和骡马,明国肯定支援不了,如此,北府军团只能选择在老哈河决战。”
“在这里决战还有好处,辽河套的左翼诸部可以为我们提供补给和物资,而从朝鲜起运的军粮则可以通过尚可喜将军的水营通过海路绕过辽东半岛,从娘娘宫换小船,北上盛京,与辽东的军资一道沿着老哈河向西转运到战场,春夏秋季节用船运,冬季用雪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