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鬼怪萌化系统》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鬼怪萌化系统 () >> 第七百二十八章:神奇的一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14280/

第七百二十八章:神奇的一幕(1/2)

现在,我给大家安排一个任务。我们分为三组行动,沿着刚才我划出的椭圆形区域去搜索信息,大家进到村落后,重点排查有没有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有没有关于越王潭的传说、有没有人见过或听过一些当地发生的奇闻怪事等等。傍晚时候,我们还在这里集合。”

于是大家带着兴奋的情绪各自领了任务去执行。

傍晚,三路人马都赶回营地集中,围坐在篝火旁,汇总今天收集到的信息。

往平坑村的一队基本都是佣兵守卫,文化知识比较一般,收集到的信息相对较少,这些佣兵们七嘴八舌的汇报下午的收获,听了半天,没有发现文物,没有奇闻异事,没有关于越王潭的传说,倒是在历教授的影响下他们有意识的问到关于村名的由来,村里一位年长的老者告诉他们,在很早以前,这里曾经被海啸夷平过。

海啸过后,水流把地面冲出一块很大的坑洞,坑洞有二十米深,还露出一条幽暗的通道出来。有几个大胆的村民跳到坑洞里面去探奇,没想到进了黑乎乎的通道后就有去无回了,当地zf怕再出什么意外,赶紧调来军队,协同老百姓一起动手,把坑洞填堵掉了。后来,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填堵的土地上建起了村落,所以命名为平坑村。

第二队是李凡、晋英卫和历锐阵,李凡他们前往坛内村和坛底村。历锐阵对考古没什么兴趣,基本一路主要任务就是盯着李凡和晋英卫。晋英卫毕竟是搞文物走私的,在村里的祠堂发现了一块印着“越”字的瓦当,做工相当好。

晋英卫估计这瓦当应该有上千年的历史,跟当地百姓打听,这祠堂都是以前老建筑上拆下来的材料搭盖的,一代传过一代。特别是祠堂内部的一根大横梁勾住了他的眼光。

这根横梁壮硕笔直,是用上等木料制成,原材料应该是一棵百年难得一见的百龄大树。

晋英卫见到值钱的古物,眼睛都绿了,恨不得把它拆下来带走。历锐阵警惕的看着晋英卫,以防他把瓦当都揭下来。

李凡对文物的鉴定没有经验,于是假装记者,到村部去坐了坐,跟里面的老干部了解这两个村的历史。老干部翻出厚厚的县志,说几百年前这边本有大片的湖泊,后来因为几次天灾,湖泊慢慢干涸最后被掩埋了。后来人群慢慢聚集到此处形成了村落。因为地势较低,有点像坛子的底部,所以取名坛内村和坛底村。

听完前面两个小队的情报,历教授点了点头,肯定了大家的发现。然后他慢悠悠的道:“我们这一队今天的收获也不少。我就不单说我们的发现吧,结合你们其他两队的发现,我把目前我们掌握的越王潭的信息捋一捋。”

他看了一眼郁梦蓝和李凡,又说道:“郁梦蓝和李凡你们听好,我说的不准确的,或者你们有其他想法的,及时提出来。”郁梦蓝和李凡不知道历教授什么打算,就先应允了。

“我们今天去了青龙村和关井水库。在青龙村,我们没有发现太多的线索,因为这个村很特殊,根据史书记载这个村落从几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因为历史上的几次洪灾海啸以及地震,村落被彻底摧毁了好几次,所以我们在村里没找到任何历史文化古迹。”

“但是综合我们三个小组收集到的信息,可以比较肯定的说,几百年以前这个区域的确存在过一个大型的湖泊,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越王潭。后面由于各种自然原因,越王潭慢慢消失了,在越王潭的位置,兴建起了这些村落。所以,村落里遗留的‘越’字瓦当,应该就是越王或者其后代留下来的。”

李凡若有所悟:“今天我们在祠堂里看到的那根大横梁,我心里从一开始就觉得好像不是为了建筑房屋而做的,不需要那么大。现在想想,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当初越王所造的大木船上的桅杆?”

“极有可能!你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历教授微笑着对李凡说。

“一千年的上等木料……一定很值钱吧?”晋英卫在一边喃喃自语,眼睛又开始发亮起来。

“后来我们去了关井水库,”历教授继续说道,“这是一个中型水库,蓄满水差不多深20米。我们勘查了水库边上土壤的横断面,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从目前的地表到往下十几米的土壤层,都是黄色的泥沙土,而不是这个地区最早的红色土壤和黑色腐木沉积层。这说明了什么呢?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所站的地面到往下十几米处的土壤,都是海啸和地震等地理原因和百年来百姓填土造田带来的,是后期形成的土壤层。越王潭时期的陆地,应该是在我们脚底往下20米左右的地方。”

“这可能吗?意思是说越王潭被埋在了地下?”晋英卫有点怀疑。

“这是有可能的。”郁梦蓝从车上拿出来一个透明塑料盒,放到大家面前,“今天我和历教授勘查完土壤,我自己做了一个试验,把各种类型的土壤按照年代的先后做成模拟的历史土层堆积在一起。”

“你们看,最下面的一层,应该是黑色腐木沉积层,因为闽越一带自远古就是以亚热带森林为主,有很多灌木和树林死亡后腐化为土壤,这层土壤疏松而又富含水分。”

“由下往上第二层,是这个地区的特色土壤,红泥土。红泥土粘性强,透水性差,一旦在压力作用下板结后水流难以从红土层穿透。为了模拟当年的地面形态,我在这一层放了一些小石头,当

状态提示: 第七百二十八章:神奇的一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