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知人知面(2/4)
她的阅历和见识并不足以提出救国之策,所以开场就被问哑。
“如前所言,王道为时已晚,纵横之道难于登天。敢问女公子,燕国当行何道?”
哦……诸子百家好像还没背全……儒、墨、道、法、医、农、名、兵、阴阳、纵横,九流十家,哪家能用?咦!救急嘛!当然只能是兵法咯!
“兵道。”
对面的先生笑了,笑得很不厚道,打仗必然用兵,用兵必论兵道,要你废话?!
“秦有攻战之车十万,带甲之士百万,请问女公子有何良策破他百万雄兵?”
“我……我初来燕地,想先请教先生,燕国人口几何,兵力几何?”
“人口不足百万,甲兵勉强二十万。”
孙女打了三个响嗝,用眼神向爷爷求救。
爷爷望天:你是谁?我是谁!我跟你不熟,你看我干什么?
纵然这位先生夸大了秦国兵力,但是兵力悬殊是不争的事实。
打仗,拼的就是人和钱,没人没钱,兵法吹破天也没辙。
就这么被问跑多丢人,好歹得胡扯几句再滚。
弱燕如何防强秦?
记得剑阁试剑,忌哥哥说她力气小,死守会吃亏,以攻为守是上策。在齐国也拜访过的那个司空马也跟爷爷唠了好久那未被采纳的存赵之策——断臂求其全身?!
于是乎,崽儿很不要脸地捡了司空马的现成计策。
“燕国国穷兵弱,与其坐以待毙,何不以攻为守?”
“如何攻又如何守?”
“厉兵秣马坐以待毙,不如诱敌深入再图围歼!”
“女公子的意思是,以退为进?”
“天时地利人和,燕国独占地利。秦国远道而来……遮绝粮道必能置之死地!”
“易水乃燕国最后屏障。一旦失守,秦兵直指蓟城。以退为进只怕是引狼入室!”
“横竖这点兵力,全放一起就是等死,灵活一点好歹有生机啊!”
“据守易水或能一夫当关,退居北岸乃是谋求速死!”
“谁说拿易水犯险了,不是还有一道居庸天堑吗?!”
……
两个人就能不能退的问题吵了小半个时辰,姑娘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胆小。她又不是燕国人,不会细想燕国人的心情,只考虑这局棋怎么玩胜算最大。
好比对剑,都要死了,最后一剑戳出去,戳不戳得死另说,能戳一窟窿都是赚,而这位先生总觉得死太快不好,多活一口气是一口气。
姑娘无论说什么都能被那先生逮住尾巴,最后小孩脾气一上来就发了疯。
“这也怕,那也怕,那算了,让燕王投降好了!反正秦国又不会杀他!平民百姓也不用死!所有人都不会死!只是少了一个叫燕国的国家而已!这个结局最好了!”
对清河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结局,干什么非得死人?一个人都不用死才好!
黄金台下那一千双眼忽而闪了奇异的光芒:秦国不杀人吗?秦国不是以斩首计功吗?秦国男人来了不会抢我老婆睡我女儿吗?秦军不会屠城吗?他们不是才屠了邯郸吗?
……
“秦国以前是以斩首计功,可是自从缭——自从尉缭接任太尉之后,就不单论斩首数了!”
“谁说秦王屠了邯郸啊?他只是杀了他娘家的仇人!”
秦王屠邯郸,男女尽伏诛,老幼皆斩首。赵国尸山堆叠血海奔流。而今秦人陈兵上谷,意图血洗大燕。我百万臣民岂能坐以待毙?!我好女佳妇岂容糟蹋蹂躏?!我壮士男儿何不斩杀贼寇卫我家国?!
这是燕国募兵令上的慷慨陈词,大多数燕国人对秦国的印象都来源于这一道王诏。
秦燕中间隔着赵国,大多数燕国人只知赵国人混蛋,隔段日子就要来围一次蓟城。
秦人凶残大都来源于传说,比如白起杀了四十几万赵人,比如秦王才屠了邯郸。
为什么秦王复仇传到燕国就成了屠城?赵王迁没被处死却讹传成千刀万剐?
崽儿摸不着头脑,眼见众怒滔滔只好自认浅薄。
她下台之后台上的论辩也没有精彩多少,所有人辩到最后都在讨论两个问题。
一,燕国什么时候死,能不能晚点死?
二,燕国怎么死,能不能死得好看一点?
主持招贤的鞠武在夕阳里一声哀叹,仿佛全蓟城人都欠了他金子。
崽儿蔫得像是折了羽的麻雀儿,被骂得体无完肤不过是因为说了实话。
爷爷再厉害也不能生出一千张嘴骂回去,还很可能是把自己骂进国狱。
所以,老人只能安慰孙女:“他们不说得这么惨,谁愿意拼命啊?”
“燕国太子跟燕国人这么说秦国,那秦王会怎样跟他的子民说燕国呢?”
还能怎么说?
老爷子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秦王狗嘴里能吐出什么荡气回肠的话。
六王残暴无道,六国人民水深火热,我大秦锐士抛头颅洒热血,当以救天下为己任,以斩恶王为荣光!
“哼!”清河小嘴一嘟辫花一甩:“都不是东西,脸都不要胡说八道!”
好在燕人守诺,过关领赏,姑娘被千人一唾骂下来,赏金居然照给。
崽儿揣着钱心花怒放,一拍胸脯大言不惭:“以前爷爷养我,以后啊,我来养爷爷!”
爷爷笑弯了眉梢笑弯了腰:“那爷爷至少得再活十四年让你养,要不然就亏大啰!”
“爷爷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