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自认为的一切都在掌握中(2/3)
能够亏本的都很少了,基本上只要有大牌演员,剧组不是太差,基本上都不会亏本,还能够在中国票房市场大爆炸的环境下有的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影,动不动就投资很大,说到底就是为了邀请大牌的演员来参与电影,大牌演员的片酬高,投资自然也就大了。
或许,只有等到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稳定下来之后,才会真正考虑电影质量的时候,那个时候大投资往往就会经常出现大亏本的局面。但现在,在中国电影市场大爆炸,每一年总票房都节节高升的情况下,票房还是很给力的,基本上大亏本的并不多。
相比之下,更成熟的好莱坞市场,才是真正大制作大亏本的标准。基本上投资上亿美元就算是大成本的电影了,那么出现大亏本的局面自然也就很正常了。按照好莱坞那种20的电影赚钱,10的电影不赚不赔,剩下70的电影都要亏本甚至是大亏的比例,亏本在好莱坞太正常了,甚至能够让好莱坞顶级的电影公司赔的差一点破产。
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这些年开始流行玩电影系列,或者是把以前那些经典高人气,非常成功的电影重新翻拍。说到底就是为了避免电影票房不给力亏本,导致电影公司资金链断了,所以一部电影成功,那就想办法继续挖这个ip,往死里挖,不仅仅是续集,歌曲、网络小说、话剧、甚至是某个人物形象,一个名字一句话,有必要电影内一个随便的镜头都可以挖下去,把这些变成电影,扩大利益最大化。
同时,实在是没有好的ip可以挖,但不拍电影也不行,拍了也怕亏本,那么就只能够翻仓库了,把自己电影公司曾经辉煌的经典电影拿出来,重新开始反派,全新的演员,更完善的拍摄模式,还有各方面的设备和特效,保证电影更精彩,这样继续赚钱。
说到底,那就是因为害怕电影票房失败,导致电影公司亏本,所以尽可能选择可以保证电影票房的电影来拍摄,或者猛挖一个成功的ip,就是避免亏本。
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因为总票房,每一年都会飙升,所以现在看不出有什么亏本的情况,基本上有大演员和比错的剧本,都能够赚钱,但随着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渐渐稳定下来,中国电影就会犹如好莱坞那样,遭遇到一系列的亏本,导致无数的电影人和电影公司彻底倒下,或者那个时候,中国电影才会更注重剧本,注重拍摄质量吧。
要知道,中国总票房从95年的9.5亿人民币,不到十年时间,2005年就达到了20亿人民币,足足翻了两倍。而这还是慢的,接下来总票房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2009年,仅仅四年后中国总票房就达到了62亿人民币,比起2005年翻了足足3倍多。
当然,这都不算什么,中国电影票房真正飙升的时候,还是从2010年正式开始。2010年101亿,2011年131亿,2012年170亿,2013年217亿,2014年296亿,2015年440亿。
六年时间,中国电影总票房翻了7倍,这速度使得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了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票房市场,也越发受到了好莱坞的重视。
不过,这种疯狂的票房提升,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虽然不至于让电影公司亏本什么,但却忽视了质量,只求速度和效率去上映,然后赚钱,一年恨不得多拍几部电影,多赚点钱,电影的质量自然也就那个样。
实际上,2016年总票房也457亿,虽然也有提升,但相比起2015年提升了一百多亿比起来,2016年也只是提升了17亿人民币。
这些迹象,无疑不是在表明,中国的总票房市场,渐渐也要开始放慢上升的脚步,要慢慢进入了稳定期了,一旦真的稳定下来,就目前中国电影圈那种只追求大牌演员,追求大导演,演员片酬占据总资金过高,演员演技跟不上,剧本质量也跟不上的情况,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人就会被赔惨的。
实际上,这种情况,中国电影人也不是不知道,最近这些年也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实力,想要改变这个局面,但在大环境下,想要改变这个情况还是很难的。
换句话来说,人家投资商给你电影投资,询问你有什么演员,你说了一大堆,尼玛一个大牌演员都没有,那算了,这电影我不投资了,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没有大牌演员这你电影还有什么搞头,真的当我是善财童子啊。
所以,这也让很多导演和电影公司也没有办法,不是这些人喜欢邀请大牌演员来拍戏,而是没有大牌演员就无法保证票房,没有票房就没有投资啊,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现在的大环境是形势一片大好,中国每年的总票房都节节攀升,很多有眼光的人也只能够保持沉默。当然,比如冯大炮之类的也会继续放炮,那是另一回事。
“因此,我们现在华艺的重点,不应该放在《北京遇上首尔》这部电影上面,说实话《北京遇上首尔》就算票房再高,对我们华艺的印象也不大,反正票房高了,我们华艺拿发行佣金就行了。外界虽然会笑话我们华艺,但圈内的人都知道我们和韩国m只是名义上的合作,我们华艺只是拿着发行佣金,帮助《北京遇上首尔》在中国上映而已。”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继续保持着我们华艺在中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全力做好《狂怒》这部电影,这才是我们华艺在今年的重点。毕竟,在中国我们华艺已经达到了顶峰的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