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雨季结束之后(2/3)
密、科学和高效率的编制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指挥系统和严明的军纪也被确立起来。武装力量共有兵员十二万人,编成十二个师,其中的十一个师编入了三个集团军,另外一个独立师是血狮军团的雇佣兵部队。
此外还有三万人的战略预备队,平常从事后勤工作和劳动生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迅速编入现役部队。
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支部队如果遭受重大损失,都可以迅速得到兵员补充。
武器装备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来自z国的各型坦克、装甲车和轻重火炮让果敢共和军有了强大的火力,由阿帕奇组成的一个陆军航空兵团更是md政府军既没有,也无法应对的。
必须提到的是,去了克钦邦之后一直没有消息的杨家威,这个时候终于回来了。
而且他不是独自一个人回来的,还带了两千多名山兵。
杨家威去克钦邦的时候,正赶上克钦邦发生内讧,他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他利用自己家族的关系,左右捭阖其间,最后消除了反对势力,统一了的整个克钦邦。
现在的杨家威是以克钦邦主席的身份,带着克钦邦的武装力量克钦民主人民军来助战的。
不过,杨家威领导下的克钦邦虽然只有一支军队,但各地方政权在事实上仍处于分裂状态,并不像果敢政府这样对各个地方都有着严密的行政体系和控制力。
几乎是没有任何异议的,杨家威的山兵被并入了果敢共和军,编成了一个克钦旅。
md政府军在倾盆大雨中一边忙着应付果敢共和军随时随地都可能发动的偷袭,一边修筑工事、补充弹药和补给,准备与果敢共和军决一死战。
尽管他们希望能够及时了解果敢共和军的动向,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没有能力是因为md政府军对果敢当地的环境并不了解,而且由于多年来的民族压迫政策,无法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没有机会则是因为果敢共和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不间歇发动的小规模突然袭击更让md政府军没有办法分散精力。
直到重新开战之后,md政府军才猛然发现,果敢共和军的战斗力增强了数倍。
双方甫一交火之初,md政府便溃不成军,部署在果敢周边的几个师基本都被打惨,丢盔卸甲的溃败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下一步战略规划,庞劲东与沈佩绂之间产生了分歧。
沈佩绂认为应该趁胜追击,彻底打垮d政府从此不敢再进入果敢地区。
庞劲东则认为应该趁势进攻第二特区和第三特区,先行统一整个掸邦地区,然后加强统治基础,以勾画出独立轮廓。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规划能够得以实行,庞劲东做了许多工作,通过大量的电话交谈说服每一个高层,最后终于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得以顺利推行。
庞劲东很清楚的知道,这种做法必会让沈佩绂对自己产生嫌隙,却又不得不如此,因为这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md政府军虽然大败,但是主力尚在,一旦集中起来,即便现在的果敢共和军也无法全面抗衡。
考虑到md政府根本没有可能同意果敢地区的独立,这就意味着与md政府之间的战争将是长期的,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决出胜负。
果敢共和军多数都是新兵,尽管其中很多此前有过军旅生活,但是面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作战方法,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同时,官与兵之间,士兵与士兵之间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不但不熟悉,还有一些隔阂,这同样可能会影响到战斗力。
现在这些人完全是凭借一腔热血在战斗,如果从硬性指标上分析,战斗力未必超过md政府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道理,庞劲东是明白的,所以要尽可能在一鼓作气的情况下,达到一个易于实现的战略目标,同时锻炼队伍,增加经验,也让军内的人与人之间增加熟悉和默契程度,为接下来的长期战争做准备。
此外,对于这个独立国家的领土范围,庞劲东认为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在的果敢特区和第四特区,否则国家的面积就有些小了。
庞劲东想要的是一个强国,甚至可以说要在海外另建一个z国,而不仅仅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华人政权。
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并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就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领土和人口。
纵观世界历史就可以知道,那些小国纵然能够成为强国,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
庞劲东认为新国家应该在最低程度上以现在的掸邦为基础,如果有机会就再吞并其他邦,甚至于邻近国家的土地。
所以果敢共和军应该先行勾勒出未来的政治蓝图,而不是等到md政府彻底失败再宣布独立。
对掸邦第二特区和第三特区的吞并进行得很顺利,在果敢共和军开到之后,这两个特区的军队立即无条件投降并接受改编,政府则表示支持果敢政府和果敢共和军建立统一掸邦的政府和军队,摆脱md政府的统治建立独立国家。
其实分裂主义的愿望在很多少数民族当中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机会,更没有能力将这个愿望变为现实。
如今,果敢共和军的胜利让他们见到了希望,因此与md政府决裂完全是预料之中的。
当然,这两个特区的归顺,也是因为果敢共和军有着足够强大的力量。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