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新的情况(1/2)
汤同知并不希望她说这么多,忙打断了道:“既然如此,为何那两个丫鬟还不快点离开?”下人道:“小人就在园子里找姨太太丢的金簪子,还要四处看着别叫鞑靼人冲了进来,转了一圈出来已经没人了,只有那两个丫鬟,听她们两人还在争吵,一个说还是赶紧回去吧,走着也得快进城回府
呀。另一个说,万一在路上遇见了鞑靼人怎么办?从园子到城门口路不短,她哪里走得动?若是遇到了鞑靼人在路上,哪里跑得脱?倒不如就躲在这园子里。这边开阔,鞑靼人不会再来了。”
“谁知道就在她们俩争吵的时候,鞑靼人既然又来了!奴婢吓得藏在木栈道下面的石头缝里,亲眼看见冲进来了三个还是四个鞑靼人,将那两个丫鬟抢走了,那两个丫鬟哭的那个惨呦”
汤同知便道:“知道了,下面的就不用说了。”依然是叫她去看看证词,然后签字。
因为这个粗使婆子不识字,还是文书给她念了一遍,没有问题便按了手印。
卓妈妈几个在旁边听着,自然是非常高兴,这事基本上已经明朗了。果然这种事情就只能找官府,官府正儿八经的当个事情处理,询问证人什么的,三两下就能弄明白。
但若是自己想着去解释,去怎么怎么样,又吃力又不讨好,也没什么说服力。
听了几个人的证词,汤同知当堂就道:“此案已经明了,王家大太太对齐五爷已经构成了污蔑,明日闭堂宣判。”
拍了一下惊堂木,退堂了。
老百姓散去,不用说,审问的结果不出半天就已经传遍了咸阳城。当天下午,卓妈妈给温竹青禀报了审案的详细过程,笑着道:“真是没想到,曲家和永定侯府这两家的下人能出面作证,这样真是太好了,别的人在说说,从旁证明,事实就特别明白。奴婢几个回来的
时候,听路边人议论,说王家肯定是想要讹诈齐家,所以才编排出来那些话。”
温竹青听了点头,道:“这样就好。”心想果然是要衙门出面办这种名誉权的案子才权威,不用浪费口舌,不用互相对峙,也不用搞得灰头土脸,就这么迅的查明白了。
当然,那也是要真的问心无愧。
这桩案子温竹青并没有派人去找汤同知,也没叫人带话,意思就是公事公办,而汤同知也显然是明白的,也确实公事公办了,因此,结果才会叫人信服。
翌日,闭门宣判,判王大太太给齐五爷赔礼道歉,停止宣扬虚假的事情,停止对齐五爷的威胁,对手持剪刀进入齐家意图行凶的问题另案处理,赔偿名誉损失一百两银子。
另一个案子,三天之后开堂了,但是这一次就是闭堂审理,目的是吓唬一下王大太太,派了人去着王大太太到堂,过了一会儿王家来了一位管家,磕头认罪。
汤同知宣布打板子四十,罚银五百两。因为顾及王大太太乃是宅门妇孺,打板子就由下人代劳,今天来的这个管家打了四十板子。
回去了命将五百两银子送到齐府,送去的时候先到衙门备案,还有上一次的一百两,并未来备案,衙门这边就默认你是没有给了,所以一共是六百两。
那管家一脸晦气的被抬了回去。
虽然没有打在王大太太身上,但打的是王大太太的脸,罚的银子不多,但却证明了王大太太之前做的就如同小丑一般的举动,全都是污蔑。
这个案子挺小的,也不至于有多轰动,最多只能叫人茶余饭后闲聊的时候说出来,大家咋舌笑话一阵罢了。但事实却清楚了,王大太太想往齐瞻身上泼脏水,最后反倒叫人将她女儿被掳的事情一再的提起来。后来还又传出来了另一种说话,说王大太太其实是想讹诈钱财的,跟齐家要几千两银子,齐家没搭
理她,所以她才装疯卖傻的出来做哪些事情。
横竖最后灰头土脸的是她。
王婉柔出事了,还是那样可怕的事情,原本温竹青挺同情的,这时候如果王大太太肯来说些话,那么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都有可能。
冤家宜解不宜结,温竹青一直是抱有这样的想法的,不过她并不怕事,我不去惹你,你也别惹我,惹了我,就别怪我不客气。
王家是彻底失去了跟温竹青和解的机会。
赔偿的银钱,齐家不是很在乎,衙门跟着王家要了两回要不了,最后齐家出了个信,说明因为看在王家出了那样的事情,实在不忍心在追讨罚金,自愿放弃了。
至此,这个案子算是完结了,王大太太真真是惹了一身腥。温竹青还知道了一件事,就是那天去木峰湿地,是温家的马车去接的王婉柔,鞑靼人一来,马车直接把温家主子们一接就跑了,所以王婉柔才会那么倒霉,混乱的时候没有马车接她走,而被鞑靼人抢
走了。
这事也算是被揭开了。
所以,就是说王大太太明知道女儿是温家接走的,出事的时候温家的人没管她女儿而是自己逃命了,她非但不去找温家算账,反而诬赖齐瞻。
可见,温家和王家背地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事情。
齐瞻也跟温竹青说了,那天满月酒的时候,王泽楼说的那些话,王家老太太和大太太已经是翻脸了。那么和温家来往的事情,应该是王大太太自己做的主,好处也她自己拿了。
王老太太那天对自己那么客气谦卑,显然,是觉着大太太靠不住了,而她的后事,她似乎找不到人给她尽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