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波澜兴7(1/2)
西蜀准备与东鲁开战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南境军中,南境军一边整装蓄势,一边向朝廷送传八百里加急文书。
两军交战,粮草先行。
江南收来的秋粮,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可是,朝廷却抽不出那么多的银子。
权衡之下,朝廷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抄家。
年前不是自上而下盘查朝中大小官吏吗?不是还定了户部尚书府和邢国公府的罪,抄了这两户的家吗?
这最终的名单还[m.2345xs.cc 2345小说网],可心中有愧的人不知道啊!
两国开战,国库空虚,先前敢伸手的,如今都得好好地吐出来!
主动坦白、上缴的,便可不予问罪,除非情节过重,给予从轻发落;若是等到最后查出来了,哼哼,那可就没有任何转换的余地了!
大概是对沈家和魏家的严惩不贷,雷霆手段,叫他们吓破了胆,一个个都上赶着回家清点财物上缴,这笔数目可真是不小啊!
而金陵那边,钦差大臣苏平康和江淮黜陟使章煦也分别收到了圣旨,靖平侯那一道是严惩万、陆、钱家,尤其是万家,指明了要按通敌之罪抄家、流放,陆、钱两家则是罚了数额极其庞大的银子;而章煦收到的那道圣旨,则是即可调粮送往南境。
调粮,本该是户部和兵部的事。但明宗皇帝将此要事全权交由江淮黜陟使章煦负责,满朝文武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即便不曾明示,他们自己多少也是心里有数的,户部和兵部的tanfu bai又多严重!
同窗、同乡、同科、同榜、师生、姻亲……同僚之间相互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不论哪一朝哪一代,都是千丝万缕地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这些个消息,在官场上,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而在这件事情上,章煦再次超常发挥,叫明宗皇帝和满朝文武瞠目结舌,同时,逐渐被众人轻看的林家,再次成为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当年的风花雪,一场花魁选,便将京畿的粮食尽数归于林家手中,还有江南、陇西等地的不少良田,都被抵债到了林家,为他们开具的无法兑现的粮票买单。而那一年,成为了东鲁几乎所有粮枭的噩梦!
仅仅是京畿之地的粮铺皆是改性为林,便可见一斑。
而从那之后,林家在粮食生意上,是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当年,所有人都感叹林谦的大手笔,给出嫁的外甥女准备了如此丰厚客观的嫁妆。却没有想到,这可见的粮食,只不过是嫁妆的一部分,真正的重头戏,在林若嫁入荣王府的那几年各道、各州、各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的粮仓上。
因为江南试行青苗法的缘故,万家竞得青苗款拨发权,而林若这个东鲁的粮商巨头,因为掌握了如此庞大的粮食及其收售渠道的缘故,收粮一事毫无疑问地落在了她名下的林家粮铺头上。江淮黜陟使章煦更是为此给予了林家极大的便利,在江南各州各县建立起一座座的粮仓,极大地便利了江南农人将夏粮、秋粮能及时兑换成现银。
鉴于荣王妃林若在御前日益受宠,红得发紫,也眼红章煦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一介布衣平步青云,一跃成为江淮黜陟使,其他各道、各州也纷纷效仿。
只不过,这满朝文武今日才瞧出,这遍及天下的粮仓发挥出的威力是如何之巨大!若是将这些粮仓都标注在地图之上,用线条连接起来,大城大仓,小城小仓,那便是一张将整个东鲁都涵盖在其中的粮道网啊!
从来,粮草辎重是两军交战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是决定两军交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前与敌军交战,粮草运送都是一项重任,若是延误了军粮送达的时间,毫无疑问是不可豁免的重罪;若是丢失粮草,那便更是杀头大罪,甚至会殃及家人。
且不得不说,运送粮草的耗资也是极其庞大的数额。修养生息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一旦遇上兵灾,三五年就见了底,绝非虚言。
而这一回从江南将粮食送至千里之外的南境,却与以往大有不同,不仅耗时短,其中运粮的花销更是无需朝廷承担,只消朝廷按照粮食的官定售价支付——一石二十两——其中十八两是作为商品价格支付给收秋粮的白家、王家和林家,另外二两则是运输粮食的费用。但在东鲁境内,百姓购买粮食的价格,也是每石二十两,实在是良心。
结清银钱后,每隔三天,便会有军粮源源不断地送到南境军军营之中。
这送到南境军中,当然不是江南新收的秋粮,而是离南境军最近的粮仓收到消息,将粮仓里贮藏的粮食往南境军军营中送,而两三天之后,离这个粮仓最近的另一个粮仓,会把封装好的粮食送来,填补空缺。如此一级一级递进,就近调粮,很快就将江南新收的粮食全数运送完。便捷、高效,又没有出任何的意外,让那些想找茬的人都挑不出错儿来!
“不知道想出这个法子的人,是先安泰伯林谦,还是荣王妃林若……”
这是包括明宗皇帝在内的满朝文武发出的最多的感慨了。可是不管是林谦,还是林若,他们都已经不在了。
对于江山社稷而言,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蜀中唐门屡次派杀手潜入东鲁,三番两次地要取林家人的性命,是不是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呢?可是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些疑问,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徘徊,挥之不去。但是,最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