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变革(1/2)
穆拉德四世大开伊斯坦布尔的城门,亲自带群臣出城欢迎凯旋而归的将士们,整个伊斯坦布尔处于一片欢乐的海洋。手机端 m.穆拉德四世当场宣布整个帝国举国庆祝,放假三天,对于轻微犯罪人员大赦。一时间全城欢呼陛下圣明,穆拉德四世的威信达到高峰。
欢迎仪式持续了整整一天,回到王宫后,穆拉德四世一点都没有感到劳累,战争胜利的消息早传来,哈立德族长将整个战争的过程完整的向他作了报告,连负责指挥指挥战役的总督决策过程都没有遗漏。穆拉德四世也看过总督给他的战争经过总结,写的和哈立德酋长差不多,通过这两份报告,穆拉德四世对总督略微有些不满,但看在他诚实的份,也不再追究,毕竟还是打了胜仗,不好责备。
但是穆拉德四世对于哈立德家族和伊*格莱的表现非常高兴,他决定用最高的封赏作为对他们奖励。哈立德族长被授予帝国王爵,参与军机大事研讨,成为他的重臣。哈立德酋长则被授予大总督的爵位,封地包括了小半个阿拉伯半岛,面积原来大了五倍,哈立德酋长感恩戴德不尽,发誓一定会永远效忠穆拉德四世。但是,哈立德酋长更明白自己能够崛起的原因,那是因为凤阳王国的朱常润,没有朱常润的帮助,别说大总督,他现在能保住性命都难说。
伊*格莱的封赏更是丰厚,除了将第聂伯河左岸紧邻黑海的土地授予他以外,另外还从赎金拿出一百万两白银赏赐给他,让他在那里重新招纳旧部,意图东山再起,再是让他和大顺侯国的李鸿基搞好关系,购进必要的装备,千万别发生纠纷。
国内局势逐渐稳定,穆拉德四世要打算进行变革了,通过这次战争,尤其是维也纳城的战役,穆拉德四世看到了自己的国家已经开始落伍于东西两方,最起码如果不是有从大顺侯国购进的大批击发枪,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回回炮还是火绳枪,相于哈布斯堡联军的燧发枪都差得很多,更不要说这些击发枪了,无论是军队训练还是武器装备制造,都需要进行大力改进。
由于欧洲的海运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大明帝国的海贸易活动加强,通过陆路运输沟通东西两方货物流通的贸易越来越少,这造成了奥斯曼帝国财力的几大匮乏,甚至许多商品都是通过海运到西班牙以后,他们将不需要的东西再卖给奥斯曼帝国,不但价格高昂,而且东西还经常缺乏,这方面需要和凤阳王国进行沟通,将大明的商品通过海运到波斯湾,然后再经阿拉伯河向帝国纵深发展,让商品流通起来才能互通有无,增加帝国财富。
想到有关经济问题,穆拉德四世想到了哈立德族长,他决定让哈立德族长来负责帝国经济问题,因为哈立德酋长和凤阳王国的关系较好,许多问题可以和朱常润沟通,方说在凤阳王国看到的小手扶拖拉机、播种机、耕耘机等,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购买到,甚至在奥斯曼帝国制造。
穆拉德四世通过学习从朱常润那里得到的书籍,他更加认识到儒家学说的重要性,那是华几千年经久不灭的最根本原因。像自己的前辈,历史数次进攻大唐,最终的结果还是被赶到了这里,而到了这里以后,几经沉浮才算建立起了这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目前的统治基础是信仰,但是这个信仰有些过于激进,并不能让帝国再继续强大下去,反而已经开始阻碍了帝国继续强大,必须要把它和发展结合起来,让它为帝国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其实奥斯曼帝国对于各种信仰还是较自由的,但是因为信仰*教的民众免税,让其他信仰的人感到不平等,造成了民族割裂。地处欧亚大陆的交界处,奥斯曼帝国受到东西方明的影响都非常大,而且突厥民族本身不是一个纯粹的血统,他们从游牧开始到建立奥斯曼帝国这个过程,已经融合了东西方的许多部落和不同民族,因此他们的宗教信仰并不想后世那样虔诚,至于*教和基督教、犹太教的对立关系,那是后世以色列建国引起的,现在的冲突并不强烈,穆拉德四世还是可以调和的。
政治改革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改革,除了体制的变动,信仰的改革更是涉及到国家的基石。穆拉德四世决定废除*教信仰者免税的法律,这个决定涉及到帝国高层许多人的利益,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忠诚,穆拉德四世必须给他们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确切地说要让他们在改革获得利益。
普通民众对于国家的政策理解不深,但是帝国高层对于这个问题很敏感,穆拉德四世的改革很艰难,他需要在帝国高层和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地方总督是需要扩大税源的,向所有人征税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为了稳定帝国高层,必须让他们获得以前更多的财富,因此对于各地方总督,穆拉德四世让他们自己制定向帝国缴纳税金的例,其次是不得借机向民众增税加码,避免引起民众动荡。
政策的执行者必须是利益受益者,这个观点是经过历代证明过的,只有执行者可以得到利益,他们才有动力去执行这些政策。因此许多政策制定的时候,预留了执行者可以获得利益的漏洞,通过这样的政策漏洞,执行者获得一定利益,他们会强力执行,达到改革的目的。
政策漏洞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漏洞将会被堵,继续想利用漏洞获利的执行者将被淘汰,这是所谓的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