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陆战 (2)(1/2)
看见官军正式发动攻击,刘烨下令:“可以开炮了!”
石英早就等不及了,立刻下令:“开炮!”
所有的火炮早就标定了射击距离,装填好了弹药。一声令下炮手们同时站起身来点燃了火绳。
首先发射的是十多门正对敌人冲击方向的10斤野战炮——这种以传说中的穿越神器m1857式拿破仑炮为原型的火炮是第一次投入实战。
炮弹呼啸着朝着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飞去,10斤左右的实心弹以每秒457米的初速向1000米外的敌人飞去。一发发的炮弹带着呼啸声砸在人群之中,顿时血肉横飞,落在地上的炮弹被土地弹起来,跳跃着向后滚动,在阵形中犁开一条条血肉模糊的沟渠。
明军并没有被炮火阻挡住,士兵们如同潮水一般的向前涌去,将领们策马喊叫着,在队伍中来回奔驰着督促士兵向前猛攻。第二轮炮弹又飞了过来,成排成排的士兵被跳动的炮弹打掉了头颅,撕开了身体,扯断了手臂和腿脚。鲜血横飞,到处是支离破碎的尸体和惨叫的伤员。
与8斤山地炮相比,10斤野战炮发射之后的后坐力大得惊人,一开炮后退了好几米。每次发射后,炮手们马上肩推臂拉的将火炮复位。
拿着炮刷的炮手立刻将炮刷插进炮膛里用力搅动了几下,将几片焦黑破烂的棉布钩了出来——定装炮弹包装火药的棉布每次发射总会有一部分残留。
在18世纪,一个训练有素的拿破仑火炮的炮组在急速射击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分钟4发,不过这样很快火炮就会因为过热而无法射击了,而且护卫队匆忙培训的炮手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准。现在炮手采用的是一分钟一发的持续性射速进行射击,就算这样,也远远超过了明军红夷大炮的正常发射频率——就算熟练程度不相上下,明军炮手还必须考虑到炸膛的问题。
“快拉!”明军火器营的士兵们吼叫着,不断的鞭打着被征发来的民夫和牛马,一门门的红夷大炮在斥骂、"she"、哀号和牛马的嘶鸣声中被拖向炮位。昨晚这些大炮已经作为防御武器安设在各个营寨的壕沟后面。由于火炮离贼人的营寨太远,根本打不到。代管火器营的千总李漠组织人马拖运火炮,以求尽量靠近之后再开炮。
但是前面人马的调动阻塞了火器营的前进,直到潮州兵们开始进攻,才算把道路让开。李漠不敢迟疑,赶紧催促士兵们推炮。
大炮推进到只有七八百步的距离后,借着前方攻击部队的掩护,李漠组织士兵架起了炮,对准土堡,开始了紧张的发射准备。
“m1857拿破仑炮,不愧为穿越神器。”站在刘烨身边的梁小明志得意满。他一直鼓动刘烨接受这门炮,却被山地榴弹炮取而代之,直到能够炼出灰口铁之后才得偿所愿。
实心弹的杀伤效果非常令人满意,但是在如此汹涌的人潮中,似乎还难以迫使敌人溃逃。两支明军人马还在呐喊着向大营冲来。
刘烨皱起了眉头,明军的作战意志似乎比预想的要强。
“不应该啊,这样的炮击,居然不能让明军这一波攻势溃散?”
“别急。”梁小明故作镇定的说,“按照南北战争的经验,步兵起码要坚持到100米内吃了霰弹才会溃逃……”
“拜托,这是17世纪的明军,不是联邦军。”刘烨说道,“明军这种中古时代的军队遭遇到这样程度的炮击,不是应该很快就崩溃了吗?他们碰到后金军队不是一触即溃吗?”
“明军被炮一打会不会崩溃我不知道。”梁小明耸耸肩,“不过被炮击就会全军崩溃大约只有大清才能办得到了。”按照他的观察,炮击的密度相对于涌来的人群来说还是少了点。这个炮火密度在南北战争时代也就是一般的水平。
其实明军在与后金的军队对抗中处于全面下风,多半发生在野战肉搏的过程中,原因有很多。其中兵员素质的差距、极低的士气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射程和射速都非常孱弱的鸟铳无法支撑火器化为主这样超前的战斗方式,导致面对突击和肉搏能力极强的后金军队一败再败。倒是这样远距离的火器打击,明军司空见惯,而且目前的伤亡尚在明军的忍受范围内,所以仍然能够坚持。
这时,远远传来了轰然的响声,两团黑影一前一后飞了过来,一个落在土堡下半部,嵌入了泥土之中,另一个砸在了水泥浇筑的胸墙外侧,泥土和水泥的碎屑溅射开来,吓了所有人一跳。
石英反应非常快,大叫道:“官军的红夷大炮!快找出开炮的位置。”
哨楼上负责观察的队员顺着炮弹飞来的方向眺望,看到八百多米远有火光冒出,伴随着阵阵硝烟。立刻通报了红夷大炮的方向和位置。
石英指挥正朝对方大炮方向的几门炮还击。几门10斤野战炮调整了方向,简单的测算之后,一门炮率先开火。炮弹砸在离火器营不远的正在列阵的步兵队伍里,引起了一阵混乱。
土堡中间架着木质观察岗楼,负责观察的士兵喊道:“偏了偏了,往左靠一点点。”
梁小明满脑子都是技术问题,即使在战场上也不例外:“还是得有望远镜,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观察敌人情况。”
刘烨非常赞同:“现在观测敌人位置全靠肉眼,偏差太大。”
两三轮校射后,终于找准了目标的位置,几门野战炮开始向对方的炮位开火。实心弹接二连三地向火器营砸了过去。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