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连通西东(1/2)
距离安阳郡井径关不到十里的羊角岭下,人喊马嘶,热闹异常,纵然天寒地冻,周边尽是白雪皑皑,但寒冷的天气,却依然抵挡不住人的热情.
沟通大明青河郡与楚国安阳郡的道路,终于要全线贯通了,此刻在羊角岭下,只剩下最后一道厚于尺余的土坎,阻挡着这条道路的全线合龙.
落英山脉原本是阻挡在两国之间一道天然屏障,山路复杂,艰险,成为了两地交流的最大障碍,当然,在两国交恶的时候,这里也是天然的战场,明皇秦风就在这里与当时的秦军交战长达六年之久,落英山脉之中,埋葬着无数的两国英豪,流尽了不知多少英雄的鲜血.
在秦风击败秦国,将秦国纳入大明的疆域之内后,落英山脉两侧,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战争不再是主题,交流,富裕,和平成了两边百姓挂在嘴边的常用词.
其实朱义与关宏宇未尝没有防备明人之心,一旦这条道路全线沟通,两国如果发生战事,商道旋即就可变成运兵的通道.但明皇借着马超一事,向他们施加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同意修建这条大道.
而在内心深处,朱义与关宏宇也很清楚,就算没有这条大道,两国真打起来的话,落英山脉也成不了明军的阻碍,要知道,秦人也好,楚人也好,在落英山脉之中打了数十上百年的仗,路基都是现成的,明军在照影峡的大营,距离安阳的井径关,也不过数十里之遥.
明强,楚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像以前,秦国永远在落英山脉之中占据着上风,时不时便要来安阳打劫一番一般无二.楚军唯一守住了平衡的那几年,便是左立行任西军主帅的时候,而那个时期,也正是现在的明皇秦风在这里浴血奋战之时.
既然有没有这条道路,安阳都不可能在军事抵挡得住明军,那么,修这样一条道路,对于安阳的百姓来说,还是好处极大的.
哪怕是秦国被明国征服,但原来秦国的这边疆域仍然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穷.相比于对面的青河郡,安阳郡那算得上是很富裕了,各类出产也相对来说要丰富许多,有了这条道路,安阳自然能沿着这条道路向青河郡售卖出更多的本地特产,为安阳百姓带来更多的收入.
修建这条道路,其实大明承担了其中七八成的任务,而安阳则只修通到了井径关前,便再也无力为继.
安阳现在很困难.
其实安阳本来可以过得很惬意的,这里已经有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了,富饶的土地给安阳人带来了无数的财富,但这两年,朝廷却将安阳当成了一个可以予取予求的地方,沉重的赋税甚至超过了江南之地,更让朱义与关宏宇无语的是,为了维持朝廷的财政,朝廷已经要求他们把明后两年的赋税也提前交了上去.
寅只卯粮,不过如此.
这便让安阳的财力变得捉襟见肘起来.勉力维持,已经是朱义殚精竭虑的结果了.而修路,特别是在落英山脉这样一个地形地貌之下修路,恰恰是需要大投入的一个工程.
于是在修到了井径关外之后,安阳再也无力为继.
明人很慷慨,他们在修到了照影峡之后,又承担起了楚人境内的最后这一段路程.
明人在筑路,修桥之上的技术和能力不是楚人能比的,在大明境内,大肆修建道路,逢山挖洞,遇水搭桥的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秦风从长阳调来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师之后,进度更是突飞猛进.
长阳境内,崇山峻岭密布,与落英山脉的地形倒是极像.
现在,终于要全线贯通了.
两把缠着红绸的铁锹插在最后的这一道土坎之上,隔着这道薄薄的土坎,一边是明人,一边是楚人.
金景南含笑而立,在他身边,身体虚弱之极的青河郡守黄国新被两个仆从扶持着,也穿着簇新的官衣站在那里.另一侧,朱义,关宏宇,卞文豪等人也是面带喜色.
“请!”金景南微笑伸手相让.
“金次辅请!”朱义微微躬身.
“那就一起?”
金景南与朱义相视而笑,走到土坎前,各自拿出一把铁锨,铲向土坎.这土是冻土,这时节冻得艰硬,两位都是文官,劲儿可不大,一铲子下去,也不过是铲了一点点浮土而已,不过对二人来说,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将铲子上的浮土一扬,随手递给身边的从人,两人大笑着走到一边.
两人走到一边,早就候在一边的汉子们立刻上前,挥舞着铁铲铁钎,一阵尘土飞扬之后,这道薄薄的土坎便化为乌有.
明人工匠立时蜂涌而上.长长的尺许高的木板立起来,一根根短铁钎插进板后,小锤儿一阵飞舞,便将短铁钎打了下去.一车车的和上了水泥的沙浆从后面推上来,倒进由木板夹着的道路中间.
小车推开,便有人拿着耙子,推杆,迅速地将还稀糊糊的沙浆推平,一根根铁钎不停地往沙浆里面捣着,尽量地不让里面留下太多的气泡.
一车车的沙浆推上来,又旋即被工人们弄得平平整整.很快这个缺口便被填满,一个铁皮滚筒被推了过来,数名大汉推着两边的杆子,将这个铁皮滚筒在沙浆之上来回压了数道,几名工人又提着小铲,抹泥刀等工具上来,小心翼翼地将表面抹得平平整整.
随着这最后几个工人收起抹泥刀,这段道路便算是彻底完工了.朱义与关宏宇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明人匠师们修建道路,早前他们只听说明人是如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