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城隍(1/2)
看到走出来的无名,所有村名都是为之一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赢了,不过更准确的来说,是没有想到他居然活了;王奇水对这事也不例外。
见此,村里人就问:“张半仙,他是谁?你说的救我们的办法,又是什么?”
结果张半仙直接说道:“很简单,给他建一个城隍庙,供起来!”
听到这话,村里人当即不干了,因为古人把城隍爷视为城市的保护神,明朝以后每座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不是神仙也不是菩萨,而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当地百姓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他们都是深受当地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
据史籍记载,中国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建的芜湖城隍庙。隋唐时期不少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唐代大臣张说、李德裕、杜牧等都曾祭祀过城隍神。到了宋代,城隍信仰在民间已非常普遍,城隍开始人格化,人们称城隍神为城隍爷。元代文宗天历年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多了一个专门供奉城隍爷和城隍夫人的寝殿。
把城隍信仰推上**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他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对土地庙和土地庙的“上级机关”城隍庙极为崇敬,他登上皇帝宝座后,于洪武元年下旨封京都城隍为监察显佑王,职位正一品;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封各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封各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明洪武三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庙为“都城隍”,其他城隍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
因朱元璋的亲自发动,明建国后各地纷纷修建城隍庙。据统计,明初全国有城隍庙1472座,也就是说当时每一座城市中都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也开始正式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的范围。
城隍庙在选址布局方面也有别于佛庙和道观。首先,城隍庙一般建在城内,不会建在城外。由于城隍爷都是“高官”,所以城隍庙的布局犹如古代的衙门,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仪门、前殿、戏楼、大殿、寝殿等建筑,两侧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作为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的城隍庙,广州城隍庙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当时广州城的最高点禺山之上,仪门、中门、拜亭、廊庑等建筑排列有序,南面到惠爱路,东面到仓边路,建筑规模十分庞大。在清代,城隍庙与附近的禺山书院、关帝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禺山周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在清代羊城八景中,就有“孤兀禺山”一景。可惜的是,在明清两代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的广州城隍庙,于1920年被拆掉了大部分建筑,只剩下大殿和拜亭。
如今,张半仙居然要帮这不知来历的无名建一座城隍庙,村民们自然不会同意,这也不是建与不建的问题,一来是不敢建,二来是不能建。
所以就如此这般,此事就不了了之,张半仙也没有过多的说什么。就这样,大家也都以为这事就这样子过去了,可没有想到的是,这事过后没多久,村儿口那棵大槐树里的狐狸依,不仅成夜成夜的叫,而且叫的更加闹腾。但是村儿里的人也不敢下黑手端了这窝狐狸,因为村儿里的人都认为狐狸是有灵性的东西,更何况久而久之的也就习惯了!
唯独奇怪的是,张半仙突然又自称病重,躺在家中不见客了,是真是假没人能说的清楚,因为有去看他的人,都说张半仙像个植物人似的。
没过多久,又有一件大事发生了,而且还挺邪乎!因为这事儿啊,就发生在张半仙的六弟身上。
张家一共有八个儿子,这张冬离张半仙排在老三。而排行老六的叫张冬坎,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
可奇怪的是,这张冬坎平日里根本看不到他下地干活。但是这家境却比村儿里头的乡亲们要好,想来想去也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不过张冬坎为人确实很好,虽然他整日游手好闲的游荡在村儿子里,但凡是见到谁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张冬坎都会毫不犹豫的去搭把手。
这不,那年王大户家拆迁祖坟的时候,还是张冬坎动的第一铲子土,取的第一颗棺材钉。包括那后来的蛇蛋一事儿,也是他任劳任怨帮着村儿里搬蛇蛋,而且最后他分文不要,说是自己的日子没什么难处,所以就要求村儿长把自己那一份分给了其他乡亲。
但可惜的是啊,张冬坎他命不太好。因为他早年娶了个漂亮媳妇,还生下了一个水灵灵的女娃子。可这没过多久,张冬坎他媳妇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当时村儿里头的人没一个不为此惋惜的,都说是老天瞎了眼!
到了后来,村儿长还特意帮他说了几次媒,毕竟乡里乡亲的都希望他有个依靠。可是这张冬坎呢,嘿!他说不娶了!所以自打那以后啊,张冬坎可是十分疼爱他这个女儿,毕竟如今孤零零的他,也只能对他这个女儿好了。
王奇水还记得他女儿叫张翠萍,不仅跟他同岁,而且在私塾学校念书的时候,还是同班同桌。接下来这件怪事,就得从王奇水开学后的第四天说起。因为王奇水记得张翠萍在出事前跟他说过一些话,她说她最近老做一个奇怪的梦。
她说在梦里看见了自己死去的母亲正向她招手,说是想她们了,还说想她爹和张翠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