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重逢(1/1)
如何出去推销辣椒,的确应该认真研究研究,刚才梁青箐和王典成提到的问题他都没有来得及认真考虑,这不是一件一拍胸脯就能办好的事。但是,一是为尧谷的乡亲办点实事,二是为自己长点本领,他都应该出去试试。
社会上已经流传着“下海”这个词,是社会各界不甘寂寞的人士,放弃原来安稳舒适的工作,投身商海而产生的新词汇。
叶西暂时还没有投身商海的决心,但他信守:“言不轻诺,有诺必践。”答应了老支书的事,就一定要办,绝不因为有困难就轻易改口。
村支书王世英召集村委会和村支部全体干部,邀请王典成和叶西、梁青箐、廖彩云列席,一起开会研究如何组织村民集中销售辣椒的办法。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所以,王世英还特别邀请了村顾问委员会的几个老人参加会议。
在村一层组织设立顾问委员会恐怕少有,但是,尧谷村,从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017年底,这个组织一直存在。只不过,随着当年的几个落户在尧谷村的几个老红军老革命相继谢世,现在的顾问委员会,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村民代表,许多人年岁并不大,但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履行着对村里的工作的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责。
当初由王世英倡导设立的这样一个组织,后来又由他的继任者王典成等人发扬光大,至今尧谷村已经变成了远近驰名的尧谷小镇了,但是这个组织一直存在,有人说,顾问委员会是历史的产物,该改改称呼了,可是,大家叫顺口了,改它干嘛?在尧谷这个组织这个称呼就这样一直沿袭下来。
83年那个时期的四个顾问当中,赫然在坐的就是那个叶西无限钦敬的老红军龙一人老人。
叶西在插队尧谷期间,这个被告知是退化变节分子的、要求广大知青与他划清政治界限的、叶西不敢公开接触的老人。
在叶西离开尧谷这几年,龙一人老人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还是村顾问委员会的主任,村里所有的大事,干部们都要真诚地征询他老人家的意见。
在改革开放以前,龙一人在保卫青虚山、大茂山国家森林公园免遭破坏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后建设发展青虚山、大茂山中他一马当先,他和王世英。王典成等一批共产党员,带领尧谷人民艰苦奋斗四十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尧谷村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尧谷镇。到他2017年底99岁辞世,他身为董事局主席的青山集团,产值过100亿,他宝刀未老,不坠青云之志,奋斗一生,给尧谷人民留下了一座青山绿水,守住了一座金山银山。
这四十年,是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四十年,本书要把龙一人作为故事的主线之一,在以后的篇章中,不断的补叙和展开他的故事。相信读者对他、对他那美丽的妻子会感兴趣的。
叶西坐到龙一人跟前去,因为是在开会,不便叙旧,两双手紧紧的攥在一起,这一对忘年交,所有的话语都在紧握的双手中传达了。
会上,龙一人说:“建议叶西到湖南一带去推销辣椒,湖南人和四川人一样爱吃辣椒,四川辣椒丰收了,再去四川就不合适了,我是湖南人,我知道那里的辣椒很有市场,那就去湖南试试看,下点功夫说不定能够推销出去。”
听从了龙老的建议,所以,叶西的推销路线选择了湖南。
会议决定第二天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集体讨论辣椒销售问题,由村民民主表决。
民主表决的结果是,村民自己有门路的自己外出推销自己的辣椒。愿意集中到一起的,就集中起来,按照质量好坏,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这个价格是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经过核算,平均价格六角钱就能够保底,高于六角就有利润。原则是,叶西本着保本的价格推销辣椒。
货款回笼后,按照各户所集中到一起的数量,按比例分钱,分钱不分先后,集中一次结算,一次分配。
方案是赚了大家赚,赔了大家赔,利润和亏损都平摊到每斤辣椒。
村里委派叶西担任推销工作,叶西的差旅费计入销售成本,叶西不享受利润也不承担亏损。
梁青箐把大会决议整理成文后,由王世英宣读了一遍,村民们举手通过。
王世英请王典成讲话,即将正式上任村支书的王典成在会上宣布:“虽然说是包产到户了,今后村民遇到了困难,村支部村委会都会出面为大家排忧解难。这次大家辣椒销售遇到的困难,由村里出面集体解决,这只是一次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尝试,总结经验。为今后村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寻找思路。刚才大家举手通过的这些意见,我们马上派人去复印,凡事把自己的辣椒委托给村里集体销售的,都必须一条一条的看过,没意见了就在上边签字。这叫村民明白单,上边记载你集中到一起的辣椒数量质量,今后,就凭这个明白单向村里要钱。”
王典成讲话的声音洪亮,大家都听得明白,村民们为这个未来新支书的亮相,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章完)
/book_79450/29178276.l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