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围屋村子(1/2)
既然马氏部落的人不来找自己,那就只能将去燧明国参加秋会的事情先放在一边。
燧明国的所在地在就是上古中国的中原地带,这个时候的中原地区应该就是整个神州大地上最发达的地方。也不知道上古中国最发达的地方究竟有多发达。
这些事情还是要亲自去见识一下才知道,现在想太多也没用,倒不如好好管理一下自己的部落,看看部落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思索过后,华夏便开始在花部落的各处跑了一圈,之前规划的工厂、屠宰场、冰窖、水力磨坊等等都在加紧建设当中,现在‘芦城’和‘盐湖城’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现在也是农闲时候,华夏便在南方四城直接抽调几千户人直接参与到新城建设的工作当中,城池建好了,就直接让他们入住就行了。有了大量的粮食做后盾,这些事情也很好解决的。
不过,倒是苦了有禾部落。当然,有禾部落的死活,华夏是完全不关心的,管他们是饿死还是冻死呢,自己部落过得好就行了,反正他们现在也打不过自己。
至于,村子的建设问题。华夏在白圭长老的口中得知,句木部落,也就是有巢氏他们,他们有很多种屋子,其中有一种就是将屋子建成一个圈,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里面的村民。
思前想后,华夏便敲定好了新建村子的建设模式。就是把村子建设成围屋,这样整个村子就能像城壁一样坚固了。围屋,又叫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用围屋建成的村子,就像是一个城堡一样。
华夏相信,在这个时代,其它部落想要攻破围屋村子,是非常艰难的。这样,就算是被敌人围住了,这也能大大地拖延时间,等待部落的军队前来救援。
据说,客家围屋建好了能用几百年,还能抗地震。
当然,以现在部落的建筑技术是不可能达到这般高水平的。但是,部落的好围屋村子建成后,防止一下敌人和野兽入侵也是可以的。这非常符合现在部落的基本国情。
但是,围屋的形状也分方的和圆的两种。
华夏想了想,现在建圆形的围屋,这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会比较高,所以华夏便把围屋定为方的。一座长方形的围屋。围屋有三层高,采用土木架构,外墙砌得厚一点,一共一百五十户人。这样,围屋的正中间是水井,围屋的底层是让居民存放农具或者存放牲畜之类的地方。第二层和第三层就是住人的地方。
第三层的外墙还设计有射击窗口。这样,还能在里面进行射箭,攻击来犯的敌人。
遇到敌人来犯的时候,就把大门关上,再在村子里组织人员在窗口里进行射击防守,保卫村子的安全。
在这个围屋村子里面还会选一名村长和一名村保长。村长负责管理村子,村保长负责村子的安全和训练村子里的城人进行战斗。村子里还有一个公告栏和电台。电台的工作人员也直接从村子里选出来。
至于教育的问题,那就让他们到附近的城池就读就行了。或者有的村子实在是太远的,就在几个村子里的中间建立小学和幼儿园,中学就直接到城池去就读。
一个城池管理附近的多条村子。每个城池的领地里还有军队驻守呢。哪条村子遇袭了,就直接派兵过去支援。虽然,部落是有边防官兵在边境巡查的,但是,这也要预防一下一些突发事件的。
在冷兵器时代,不建城墙、不做好防御措施是非常不现实的。要是被别人的骑兵突袭过来掠夺村子杀害百姓,这个就太tm操蛋了。
现在部落就有一条牛家村,这条村子原来是有牛部落的旧址,牛家村是一条有150户,共800人的村子。这条村子也是部落的制硝地方。村子的下游远处有一个靠近河边的火药制作厂。不过,那是一个小作坊。
村子的北面远处的一个山头是部落的火器试射靶场。现在牛家村的牛棚里的硝芒也采集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部落的火药也被封存起来,不再用于火器的试射。没了硝石矿,部落就只能继续沿用在粪坑边刮硝的土方法了。这个得找到硝石矿才能彻底解决火器的问题。
牛家村的西北面不远处还有一个山头,这座山上面有一个大冰窖,这就是华夏之前找到的大山洞。山上还有竹子。这座山是部落的冰窖和养殖竹鼠的地方。
所以,华夏便把部落的第一条围屋村子建在这座山的下面。这样养殖竹鼠和打理冰窖的人员也都可以住进围屋里面,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华夏带着华建和田震在山脚下逛了大半天,他们终于规划好了村子和农田的建设。这里的水源不是很充分,这里的主要作物就是种植小麦、大豆、小米这些。
围屋村子是长方形的,占地面积还是挺大的。
华夏和华建一起用量具厂最新生产的滑轮测距仪划定好了围屋村子的大小。
然后再撒上白石灰,把围屋村子的大概形状刻画了出来。
接着,华夏便让工人们开始挖地基。
挖好地基后,就是砌砖墙了。现在部落的砖厂直接搬出了工业园、直接在粘土矿的旁边就地建厂。建好了就直接运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