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三清观主(1/2)
在北宋末年的这段历史上,朱勔绝对是个名人,大名鼎鼎的生辰纲,以及后来的方腊之乱,可以说皆拜他所赐,可不管朝野上下怎么评价他,人家照样官运亨通,这就足以说明这个人很会投机。
可自从梁师成倒了之后,朱勔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官职一降再降,眼看就要去守城门了,从大红大紫,到现在的无人问津,他的心情可想而知,李彦就是摸准了他这种失落的心态,才找到他的。
在马玉事件中,李彦是个牵线搭桥的,因为金兵还没有南下,所以朱勔同金人的牵涉还谈不上有多深。
不过这都不要紧,当戴宗命人把那份加工过的供词放在朱勔面前后,朱勔立刻就成了通敌卖国的当朝第一大奸细。
若是梁师成还在,这根本都不算事,问题是梁师成骨头渣滓都不剩了,他还能指望谁去?朝廷内外想要他脑袋的人多着呢。
朱勔胆子本来就不大,看过这份供词后,命都吓丢了半条,立刻就跪在地上哭求饶命,什么条件都答应。
剩下的事就好办了,戴宗的手下把朱勔先带进他自己家的一间偏房,偏房里是朱勔的所有亲眷,大人小孩一个不少,在他们身边身下又铺满了引火之物。
见此情景,朱勔不得不丢下最后一丝幻想,在来人的要求下,全力配合起来。
下了早朝,高俅还没等回自己的衙门办公,就有手下来禀报,朱勔、朱大人正在大搬家。
朱勔搬家?
高俅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怕是晁訾对朱勔下手了,沉吟片刻,才问道:“可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手下人摇头道:“是朱大人亲自押送出城的,不过朱大人没走,据守城的军官说,朱大人想要告老还乡,所以先将一些家什运走”
高俅听完挥手让手下人退出去,心里不由长出了口气,他曾答应放晁訾押送的队伍出城,可一旦晁訾把动静闹大,他这个警备司令可是要担大责任的。
现在好了,居然是朱勔自己把东西送出去的,不用问,朱勔肯定是有什么把柄落在晁訾手里了。
死道友、莫死贫道,朱大人,自求多福吧!哥们是爱莫能助了,高俅嘴角闪过一丝阴笑。
从前朱勔那家伙一直同蔡京、梁师成等人走的近,根本不把他高俅放在眼里,现在还能指望老子帮你不成?
戴宗的另一伙手下就没这么顺利了,因为李彦在现马玉失踪后,立刻就觉出不对,连夜就跑了,甚至身边人都不知道他跑那去了。
没了正主,又有晁訾的命令不能把事情闹大,戴宗立刻把人撤了回来。
夜已经很深了,晁訾却仍没有丝毫睡意,负手站在阁楼的外廊上,静静地欣赏着大宋都城的夜景,他就要走了,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
有着东方不夜城美誉的汴梁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这样一座伟岸的城市,说是上天的眷顾,不如说是大汉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寒风吹拂,晁訾的心中仿佛却有种东西在流动,这种东西也可被称之为责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老祖宗的话犹如晨钟暮鼓,时刻敲荡在晁訾耳边。
按照晁訾之前的想法,是想等金兵把大宋祸害差不多了再出手,这样就可坐收渔人之利,可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想法已经在心中越来越站不住。
赵宋官家确实该死,可百姓何辜?
若加上前世,晁訾算得上是草根出身,一步步从底层走来,深知百姓的需求和苦楚。
北宋出了这么一个文艺皇帝,上行下效,卖官鬻爵、贪腐盛行,满朝乌烟瘴气,最苦的还不是百姓?
晁訾知道以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全面同金兵抗衡,甚至大宋也不行,说到完全保护百姓不受欺凌,根本就不现实,不过他会把事情尽力做到最好。
仰星空,老天让我穿越在这个时代,不就是来让我做这件事的吗!
同一片夜空下,寒风呼啸中,三清宫的一间密室内却是春光无限,几条白色的肉虫正在硕大的象牙床上不停地扭动着,还间杂着阵阵的浪笑声。
若徽宗看到这个场面,非惊掉下巴不可,因为床上的主角赫然就是他恭敬为天师的郭真人。
按郭真人的话说,真人也是人啊!也有各种需求不是?
徽宗信道,所以对郭真人也极尽礼遇,直接把三清宫赏给他,做为他的修道之地。
三清宫不在皇宫大内,所以回到三清宫,就等于回了自己家,大门一关,就开始各种修,什么酒色财气,样样不落。
原来三清宫里还有几个真正的道士,但都被郭真人用各种名义挤走了,换上的自然都是他的弟子。
上梁不正,下梁也不可能正得起来,他的那些徒弟仗着郭真人的名头,在汴梁城内横行无忌,欺男霸女,做尽恶事,开封府里状告他们的状子能装几麻袋,可就是没人敢动他们,说白了,还不就是他们师父法力大,能把皇帝忽悠住吗!
几度征伐后,郭真人也有点累了,别看他总给徽宗进献他秘制的丹药,自己却是从来不吃的,因为他也知道吃那玩意的人都活不长。
还别说,这家伙在某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几个女人都被他折腾的不轻,此刻都如烂泥般瘫软在床上。
郭真人口渴,身边却没有水杯,没办法,只好自己爬起来,光着腚向桌子走去。
没走几步,郭真人忽然感觉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