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时乱势危久沉吟(1/2)
李牧随诸葛亮再入正堂。此时,尚在台阶处的黄承彦见诸葛均正欲进门,连忙伸手将其拉住,摇了摇头。
诸葛均反应过来,李牧此番南来隆中,是为二兄而来,二人定有许多话要说,其他人不便打扰。随后,诸葛均和黄承彦来到偏厅。
李牧、诸葛亮分宾主坐定。
李牧抬眼看了看对面的竹墙,其上挂有一布帛,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来由的,李牧心下一怔,心下思忖道:历史上,诸葛亮虽不是真正的隐士,可是,他的生平,确实当的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字!
刘玄德三顾茅庐,感大贤之心,诸葛亮才愿出山襄助。不知,自己能不能有这个命数?
“朔风凛冽,瑞雪霏霏!”
好半晌之后,诸葛亮见李牧默然不语、面带忧色,心下一顿,随即意有所指的说道:“将军冒雪南下,屈驾隆中,恐是大梦一场!”
“事若不济,纵然南柯一梦,心无大憾!若不躬身亲来,必然抱憾终身!”
李牧心下了然,随即一脸肃穆的朗声说道。
“将军身怀美玉,何求顽石?”
诸葛亮轻摇羽扇,一脸平静的说道。
“美玉虽真,却非盖世之才!顽石虽假,实乃辅弼之才!”
李牧心下清楚,当即一脸郑重的沉声说道。
“顽石虽假,劣性难改,恐误明公大业!”
诸葛亮心下暗动,面如平湖,波澜不惊道。
“美玉虽真,其才有限,可保一时霸业!”
李牧依旧是一脸肃穆的郑重道。
“舍近求远,恐是徒劳伤神!”
诸葛亮心下丝动,再次意有所指道。
“跨途访贤,虽远且近,何谈是空!”
李牧依旧是正色道。
诸葛亮见李牧这般求贤如渴,心下若无半点触动,自然是不可能的。
李牧视徐庶为美玉,却能看清徐庶才能的极限,确实让诸葛亮有些出乎意料。
“将军志存高远,以亮之愚才,恐难襄助将军分毫!亮本是一介布衣,抱诗书于草庐,乐山水于余生,其愿已足!”
诸葛亮摇了摇头,随即笑着说道。
“天下早乱,社稷难兴,百姓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翘首引颈,以盼明主、以求安居!”
“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能,谈笑间,诸侯尽灭、安定天下;垂手间,佐世治民、民安国强!先生何能忍心安枕高卧?”
“大丈夫既怀经世盖天之奇才,何能空老泉林,弃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难道……先生当真狠心于斯?”
李牧心下清楚,诸葛亮并非是要空老隆中,他是在等待自己心中的明主。即便是如此,李牧还是意有所指道。
“亮愧不敢当!”
诸葛亮心下一顿,却依旧是轻摇着羽扇,一脸风轻云淡的说道。
“孟子曾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李牧不才,愿以身犯险,救万民于水火之间,创乾坤于险道之巅!”
“先生之才,百倍于在下,却要藏锋于山野之间。先生身怀济世之才,何能这么吝啬?”
李牧见诸葛亮依旧是不为所动,心下微凉,神色悲然道。
“明公以凉州为基业,再平关中,两州百姓归心,麾下带甲之士十万!”
“明公恩威施以海内,仁德布于两州。麾下将士,无不竭尽全力;两州百姓,无不诚心相附!”
“明公蹈兵甲之利,凝百姓之所望,自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诸侯仅能望明公项背,安能与明公争雄!”
“假以时日,明公再创乾坤的大志,必能如愿以偿!亮预祝明公夙愿早达,开创新朝盛世!”
诸葛亮心下波动连连,面上依旧是风轻云淡的朗声说道。
“先生果真……不愿出山……襄助于李牧?”
李牧苦涩一笑,随即站起身来,朝着诸葛亮深深一拜,一脸郑重的正色道。
诸葛亮连忙起身,亦是朝着李牧深深一拜。只是,诸葛亮并没有看着李牧,他的目光早已飘向别处。
“亮纵然不能助明公,亦会代百姓感恩戴德于明公!”
十数息之后,诸葛亮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一脸凝重的看着李牧,声音中夹杂着些许无奈、遗憾,继而沉声说道。
李牧心下大悲,失声苦笑几声,慢慢的点了点头,旋即黯然落座,双目失神的看着地面。
在李牧看不到的地方,诸葛亮心紧如绷弦,紧咬牙关,双眼紧闭,微微仰头,默然不语。
但见,羽扇紧紧的贴在诸葛亮胸腹,诸葛亮紧握羽扇的右手,骨节发白、青筋微突!
二人一坐一站,形如雕塑,半晌不见动作!
不辞风霜,踏雪南来,雄主心怀赤诚访大贤,徒伤悲!
婉言谢绝,憾不北归,贤臣身负无奈拒明主,空黯然!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好半晌之后,李牧稳了稳心神,随即笑着说道:“目下,凉州前景不甚明朗,先生可愿指点一二!”
“明公请讲!”
诸葛亮回过神来,重新落座,正色道。
“天下一十三州各有所归,北方强雄有兖豫曹操、青州刘备、冀州袁绍、幽州公孙瓒!”
李牧朝着诸葛亮施了一礼,随即朗声询问道:“李牧若想平天下,该如何取舍?”
“北方可称雄者,唯有明公、曹操、刘备!明公若是引兵出虎牢关,关东诸侯必然合为一体,群起而拒明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