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两全其美(1/2)
先礼后兵,这个道理,崔玄懂,一直也是这么干的。
酒喝过,饭吃饱,礼仪结束,再客气,就没那个必要了。
此来就是来做恶人的,毕竟逼人上进这种东西,并不比推人进水火好上多少。
这一锅享受安乐的咸鱼,本就没什么大志。你要强迫他每日动起来,东奔西走,如何能乐意。
崔玄平淡的总结如今的政务:“原阳县,如今耕地人口都位列各州之首,功不可没,有赏。
原礼县令兰承安,政绩垫底,你做县令若是实在为难,便不要勉强了。这一县父母官,为一县百姓服务,还是有许多人愿意做的。
至于其他县衙,无功无过,不赏不罚。
本官初至,还需人辅佐,原春县时志远,升任州衙长史,今日过后就上任吧。
诸位若有疑虑,尽早提出。”
底下噤若寒蝉,时志远心里也凉了一大截,这明升暗降,由一县县令变成一个副官,还是到崔玄面前做事,怕是没有好日子过了,尤其之前的事情,崔府管家已经不见踪影,显然他已经知晓。
崔玄作为东道继续娓娓道来,“如今公主的意思是,先使百姓度过寒冬,然后将耕作之事做好,百姓的赋税交上来,自然应该用之于民。各州府库尚有存粮,清查各州,若有无田无粮受饥挨饿之家,先行扶助。若有侵占良田,强买强卖之徒,一律严办,若与诸位有干系,各位今早请辞,保全自身。
之前公主印的农耕画册,应当还在,开春之前,务必使得县内农户了解。每县依据人口准备农具,若有使用淘汰农具,或者负担不起农具之人,可至县衙轮流租用,一视同仁,不得收费。来年,务必要使各县百姓更加富裕。”
这吩咐完众人应一声也便散了。这会谈只他一个人发言,没有丝毫拖沓,全部是要紧的事务。原礼县令被打了二十大板,龇牙咧嘴的回去了。原礼县耕地肥沃,人口密集,不差各州,却唯独长官不经事,众人平时便眼热不已,看他受罚,颇有一抒心中郁结之感。
只是考虑到不能继续得过且过的原地踏步,否则自己也难逃这样的结局,心中被一丝压迫感逗弄的难受。
且说时志远当晚就回家收拾行李,前往州衙,他还真不信崔玄能把他怎么着,毕竟也是勋贵之后,无法无天惯了,对这些世家虽然有些惧怕,但是崔玄已经隐匿很久了,今日有彬彬有礼,只惩罚一个寒门士子,让人畏惧不起来。
兰承安当晚就递上了辞呈,言辞恳切交代州内大小事务,有多少百姓无田,虽然县内足以养民却因为自己的无能导致百姓受苦。苦读多年,希望做一番事业,却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实在是无颜做这父母官。
崔玄这才发现原来这是个聪明人,好不容易能为官,却因为诸多阻碍,不能一施拳脚,导致如今政绩平平,心中也不甘,求到他这里来,只为得一句首肯。只是能否真的做好实事,还需要检验。崔玄着人带着两纸公文去,只需兰承安填上两个名字,原礼县师爷和捕头随他任免。所有力量都不能阻碍崔玄让这一州兴起的决心,他们背后的势力也不会为了这一州之事,闹到陛下面前去。
兰承安像打了鸡血一样,惩治了州内许多依附富户的佃户,为了免除朝廷给他们的自留地的赋税,依附权贵,不仅让州内赋税减少,还让正规户籍的人口变少。来年再分自留地的时候,他这个父母官还无法开口向那些背后有大靠山的人讨要。一个县令,在这京郊重镇,原以为此生就如此了,没想到,来了一个天大的机会,他怎么能不好好表现。
自从原礼县有此变故之后,州内许多人惶恐不安,担心清算,轻则收地依律仗责,重则下狱。后面有大树,崔玄底气十足,兰承安无所畏惧。
原礼县算是变化最小的,原春县的时家,以往有一个县令做主,无法无天惯了,崔玄有意计较,找出许多错处,时志远受了许多责备,时家也不能幸免。墙倒众人推,一时间时家利益被往日的“世交”渐渐瓜分干净,时志远恨崔玄恨的牙痒痒,却没办法每日还得屈身听从他的命令。
崔玄无意玩弄他,不过是慢慢折磨他给别人看耍手段的后果,诛杀首恶的时机不成熟,便好好利用一番。
时志远只能将前因后果写了一封信递给不远的姚崇,表明自己对李唐正统的忠诚和投奔之心,期望他能为自己主持公道,救自己出火海。信中将自己描述成主持正义的忠臣,将崔玄刻画为不通政事、杀人夺财的恶徒。
姚崇对此人实无好感,只是他如今靠近崔玄,倒是可以探听不少原州事务,耐着性子给他回信一封,小不忍则乱大谋,如今君能在旁边从事,自然能够得知许多不人不知的消息,不如好生打探消息立功,以后也好在殷王面前引荐。
委婉而有给人希望的拒绝,姚崇一向很擅长,卖了还能给他数钱。
这封信给了时志远很大的信心,人如果有了信念,便能更加顽强。
时志远向崔玄表示,以往不识时务,如今决定痛改前非,希望崔大人能不计前嫌,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崔玄惊讶的发现,这个萎靡不振的人,居然又精神抖擞了。这可不行,若是让他好过,怎么对得起赏识自己的公主,怎么对的起自己受过的委屈?
原州许多人愿意与崔玄结交,宴请一直没断过,不过他一向对无聊的宴饮没有兴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