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李哲的观点(1/2)
梁奕随后继续开口道:“其三是针对于东汉,南疆这些势力的,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借银子,像是和南疆国借银子一样,所有的势力都必须要拿出相对应的银子来,否则直接率领大军开战,至于银子的数量就是国库总银子的八成,其中是包括压库银的,同时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必须要啊每年上缴一半的银子,否则同样直接开战即可,这样做法的目的在于遏制其发展,毕竟只留有正常开支的银两,实力是无法进行发展的,拖上几年的时间,等到解决北魏和容若国的事情后再来处理这些小的势力也不算太晚,加上这几年根本就没有得到发展,倒也不足为虑。”
听完这样的安排,三人相互之间看了看都感觉到了惊讶,惊讶整个计划里面全部充斥着开战的做法,只要是一言不合就可能开战,只要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直接开战,这对于南齐来说恐怕不是最好的选择。
这时候李哲紧皱着眉头开口道:“奕王爷,根据整体的计划而言并无不妥之处,但是在宣战这方面我是有不同的看法。”
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但是这个是涉及到整个南齐朝的事情,容不得关系在里面干扰,所以只要是发现了不妥的地方就一定会开口指出来,免得日后出现更大的问题,不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梁奕倒也是理解的,将他们今日叫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商议,最后得出一个都可以接受的结果来,否则以他现在的身份就算是强行执行都没有办法,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也才有机会听到当前的计划如何。
向来就不是一言堂之人,要不然董高逸怎么会这么放心的把整个南齐朝交给他,就是无条件的相信才会这么做的,再者商议出来的结果总是要比一个人想出来的更加的完善,破绽更加的少,当然除非是各自心怀鬼胎的商议事情,如果是那样的话,肯定就是一言堂更有利一些。
“李大人但说无妨。”
“第一个,对于和北魏宣战我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别无他法,同时对于这些小的势力采取宣战的做法同样没有问题,这些势力向来都是欺软怕硬,只要说到开战必然会放弃抵抗,可以说不会有问题,然而和容若国宣战并非是上上之选,原因在于前期就要和北魏开战,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伤亡,这时候再进行开战,恐怕将士们实力会大幅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水准,带来的后果就是战败,这是如今南齐朝无法接受的局面。”
“其二就是关于陛下御驾亲征一事,若是真的无法避免与容若国的一战,那么率领大军迎战的由元于将军即可,不会有任何问题,万一陛下在战场上出了问题,会让南齐朝雪上加霜,此事不赞同。”
“最后就是站在户部尚书的角度而言,除了和北魏的战事外,其余的都尽量避免,奕王爷应该不知道国库已经非常的空虚,现在的银子都是从南疆国借来的五百万两,一场战事的开支就非常巨大,更何况这么多的战事,国库是无法支撑的,就算和其他的小势力借银子都无济于事,他们又能够拿出多少来,恐怕不及消耗的一半。”
有理有据,这是李哲针对性的提出来三个问题。
先不说其他的,所有的观点对于朝中大臣们而言或许都是这样的想法。
和北魏开战没有问题,和小势力借银子同样没有问题,和容若国开战也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三件事情一起做问题就大了,甚至里面还包含了御驾亲征一事。
纵观南齐朝历史上,真正御驾亲征的皇帝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就连主战的董高逸都没有做过这样的决定,让董启来估计就是一个问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旦成功将会给南齐朝带来巨大的好处,将会让南齐朝成为真正的霸主,无法被任何势力威胁到的霸主,距离所想的大一统更近一步。
然而失败带来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甚至要比成功带来的影响更巨大。
南齐朝看似已经非常强大,所有的体系很完整,实际上还存在部分的问题,其中有些是致命的。
根据规定,所有的赋税标准,包括商人,百姓,工匠都是由户部统一制定并且下发到各个省,府,州,县衙门,当地繁荣程度,种植水平都会对上缴的赋税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因为是固定的数额,不用担心会暗中上涨或者是多上交了赋税,并且最后都会有户部进行清算,只要发现问题就会马上从户部衙门,吏部衙门,大理寺等等组成联合调查前去证实。
因为都是临时从各个朝中衙门进行抽调,加上有监察院的人随行,想要贿赂基本上是没有办法的,总之只要是出现了问题的,调查组是有权力当场将其革职查办,回都城述职的时候只需要带回来证据即可。
这当然是梁奕的想法和决定,为的就是让商人们有足够的利益,不会出现随意涨价的局面,同样也让百姓们减轻家中的担子,至少保证可以安稳的度过这一年,工匠同样如此,不至于出现无活可做的局面。
最主要的是不需要担心商人们会肆意的涨价,因为根据梁奕的意见在各个衙门成立了和现代物价部门相同职能的衙门,并且是直接受到朝廷户部管理的,免得地方官府相互勾结,同时还成立了更加严格的监督机制,总之不仅要控制南齐朝的物价,还要防止官商勾结的局面。
不得不说这样的政策一出,对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