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抵达荆州 求收藏,求推荐(1/2)
古代的炊具少,在先秦时期大致上只有鼎、鬲、甑、甗这四种,四者的外形都呈鼎装,基本上不是历史学家,很难分辨个大概,但是四者的用途不同,前两者是水煮类,后两者可以用来既可以煮,也可以蒸。
到了秦汉时期,又出现了釜这等简便、多功能的炊具,到了如今三国时期,主要流行的炊具便是釜。
汝南黄巾买不起铜釜,用不了铁釜,最终只能用乡下土窑烧出的陶制釜来做饭。
陶制炊具烹饪食物加热慢,特别是野猪的肉质本来就柴,很老,煮不烂,用陶器烹饪,就更加耗费时间。
一群人等着吃饭,于圭看着野猪肉一块块煮在陶制釜中,怕大家等太久了,就指挥起众人,用釜烧水,然后将野猪肉往里面焯一下,去掉了血水后,再切成长条小块,最后用到削出几根木棍,将野猪肉串在木棍上,直接放炭火里烧烤。
古人吃肉,除了蒸煮两种手段,还有脍和炙!脍就是将生肉切细,直接使用,主要食用的是鱼,也就是制作生鱼片,炙就是将肉直接放火上烤,也就是烧烤。
不要以为吃生肉和烧烤是蛮人胡人哪里穿过来的,这原本就是汉人老祖宗早有的生活习惯,烹饪手段。
正所谓脍炙人口,鱼羊合鲜。大体上就是南边的人常吃生鱼片,北边的人习惯吃烤羊肉,华夏汉人大体上以鱼和羊两种肉类作为最鲜美的食物。
肉类本身就有一股子鲜味,野猪没有经过阉割,肉里本有一股腥臊味,但经过炭火的烧烤,烤制时浇几次姜汁,最后再撒上一些盐花,制作完成之后,就是顶尖鲜美的食物,野猪肉蕴含的鲜味完全被姜汁和盐巴激发出来,彻底掩盖住了猪肉的腥臊味。
汝南黄巾生活条件不好,难得吃肉,又不得烹饪之法,自然没有吃过如此美味,不知不觉就胃口大开,多吃了一些。
于圭吃的也不少,毕竟还在长个,而野猪肉也是第一次吃,好吃到差点咬断自己的舌头。
但是一头野猪五六百斤,放完猪血,剔除下水,猪头,猪蹄,猪尾,也就只剩下三百来斤的宰带骨肉。其中脊排三四十斤,肋排二三十斤,大骨十几斤,前后腿肉八九十斤,五花肉七十多斤,里脊肉四十多斤。
脊排和肋排就是大小排骨,这年头吃肉要么吃油肉要么**肉,很少有人会买排骨来吃,排骨的价钱比肉要便宜很多,大多只能熬汤,买一点给家里的孩子解解馋,给需要劳作的丈夫和刚坐月子的妇女补一补。
而大骨虽然也是骨头,价格却不便宜。大骨是熬制高汤必备的材料,富贵人家做菜,高汤是必不可缺少的,当然除了猪大骨,还有牛、羊的大骨。
此处于圭等人烤制的就是剩下的前后腿肉、五花肉和里脊肉等有油水的肉,这等肉烧烤起来不用他们添油,放火上慢慢烤,野猪肉自己就会滋滋的发出响声,油水慢慢的从肉里钻出来,到时候吃进嘴里,满嘴香味。
两百来斤的肉分给三四百人使用,每人也就八九两肉,而像于圭这样的,以野猪肉作为主食的,一顿饭要吃下两斤肉。因此,一头野猪看似不小,实则也没多大,分给几百人食用,就不够看了。
一夜过去,野猪就只剩下排骨、大骨、猪头、猪蹄、猪尾、下水了。
到了早上部分汝南黄巾就要跟随于圭出发,前往荆州,解救于禁。临行前吃了早饭才上的路,早饭是猪血粉丝。
野猪虽然死了一会儿,但猪血还未彻底凝固,一部分就被制成了猪血豆腐。粉丝不是米粉,而是莲藕粉,莲藕晒干磨粉,粉质粗粝,富贵人家不喜欢吃,但穷人却也乐得享用这份来之不易的美食,将藕粉做好晒干,就是能够过冬的食物。
藕粉配上猪血,再加上昨天熬制了一个晚上的大骨高汤和炖了一个晚上已经烂熟的排骨肉,味道就别提多鲜美了。
解决完早饭,众人这才上路。此行跟随于圭的汝南黄巾只有五十位精壮,剩下的四五十人被留下来照看两三百老弱妇孺。
此前于圭向众人问计,如何快速抵达荆州,众人合计了一番,跟于圭分析了形势,最后选择走义阳三关。
如今于圭所在的地方在汝南西平县境内,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前往荆州,最好的方法是前往朗陵,走义阳三关。
义阳三关分别为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通通位于荆州南阳郡义阳县东南方向,正巧坐落在铜柏山和大别山的分界线上,是汝南通往荆州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能通往荆州南阳,另一方面可以前往荆州江夏。
义阳三关原本掌握在曹军大将李通手里,不过前几年赤壁之战后,李通就在支援荆州的半路上病死了。后来曹操派了满宠治理汝南,义阳三关便被满宠牢牢掌控。不过前不久荆州宛城发生叛乱,曹仁领兵前去平叛,满宠便率兵前往荆襄,帮曹仁驻守樊城。
如今满宠不在汝南,义阳三关看管必然不会太严密,于圭一伙只有五十一人,稍微伪装一下,分批进入义阳三关,想必也不会遭受曹军守关将士阻拦,以此便能顺利通过义阳三关,尽早抵达荆州。
于圭想了想,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义阳三关的曹军必然有所耳闻,虽然会对来自荆州的人士加以戒备,但却不大会对汝南前往荆州的旅客有所防备。
于圭身边的这群汝南黄巾长久生活在汝南地界,早就变成了猎人、樵夫、农民,只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