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议(2/2)
惭地说到:“去,舀一本《庄子》来,让朕告诉你。”陆秀夫等几个人回来后,立刻就跑来见东,他们知道他急于了解效果如何。听了几个人兴奋的描述后,东也激动地拍手叫好。可是说完之后,那几个人就沉默了,现在问题已经摆在哪里了。
刘师勇用低沉的语气说道:“臣和陆大人、苏大人在回来的路上就商议过了,虽然霹雳炮和震天雷威力巨大,但需要大量的铁器和火药。仅以陛下所说每艘战船最少十六门炮来讲,要不了几艘,怕就要把岛上的铁器用的七七八八了,还不算练兵所需的。现在铁器严重不足,还有就是人手不足,我们大量制作很难。”
东点了点头,战争打的就是钢铁,也可以说打的就是经济。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平时的经济建设中,都存在一个资源调配问题,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中就是著名的大炮和黄油命题。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当一个国家的资源主要用于一个方面,那么必然会导致用在其他方面的就少。但在所有的资源中,什么资源是最重要的呢?是人。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人来做。但人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他同样还要消耗资源。因此,合理的分配资源就非常重要,资源分配的合理,就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潜力,反之,发展必然缓慢甚至停滞。以人来讲,人力过少就无法发挥地区的潜力,但人口过多,又会成为负担。作为一个后世学过经济学的人,他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海南岛上有铁需他是知道的,他相信很快就能找到,但人力就不足了。在这个主要依靠人力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去开需显然是不行的。他看了看陆秀夫:“老师,您看我们该怎么办?”
陆秀夫其实也已经盘算过了,他回答道:“陛下,刚才臣等也计议过,看来我们只能多招流民来屯田、开需,多招募工匠。”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怎么这些好象陛下早就想到过了。
东想了想,“老师说得很对,朕觉得我们自己也应该要努力。”这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后世的一句名言,“精兵简政”。
他说道:“朕觉得我们在岛上的人也不少,很多人无事可做,这样对复国大业于事无补,还是要动员他们也开垦田土。老师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将来还是要回去的,现在为了大业,必须如此。”唉,希望这些满脑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家伙能开窍点。
“另外,我们大宋的军队也要改改了,是不是也应该选取精锐,淘汰老弱,给那些不能打仗的人以土地,让他们也开垦呢?”
如果说苏刘义还是个半吊子的将军,那刘师勇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就对此深有体会。大宋军队长期以来施行军无常帅、帅无常兵的政策,弄的将不熟悉兵,兵也不熟悉将,到后期再加上军中老弱充斥、训练又经常不足,这大大降低了宋军的素质,使宋军的战力官的地位要高于武将,因此关于这个事情就不是他能说话的了。
“陛下,这个事情要和大臣们商议一下。”陆秀夫本能的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个和朝廷以前国策不同的做法,肯定会引起朝臣的争议。
“老师,圣人亦云:穷则变,变则通。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变是不行的。”东恳切地看着他的“老师”。
陆秀夫很犹豫,虽然他承认陛下说的有道理,但朝臣们的非议同样不可忽视。这并不仅仅是“改”或“不改”那么简单,因为这里面还有重要的“人心”。当一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连人心都动荡、散了的话,那还有什么希望呢?
只是这“人心”是什么人的“人心”呢?
东没有给他过多的时间思考,事实上他的打算就是:无论说什么还是这么干。但他不能让陆夫子这样的人为难,他交代道:“老师,告诉众位爱卿,这是
朕的意思。”
他转过来对刘师勇和苏刘义说道:“其它的我们不要管,但岛上所有的士卒都要进行认真筛选,告诉淘汰下来的将士,每人授予土地四十亩,免赋税二十年。”
现在还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要将新武器告知张士杰,甚至给他送一点过去呢?
/book_1156/1062512.l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