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4/4)
如果不行,再把电话快马加鞭的送回襄阳就是。果不其然,当真可以用。
有了这个,他们可以在襄阳、泗州两地监控金国的情况,还能派探子监察扬州的那边的情况,正可谓是一箭双雕。
到了五月,金国的军队从泗州旁边渡河南下,连中途过去打劫的功夫都没有,明显是奔着扬州去的。
赵构收到电话的时候,有种等待几十天就为了这一刻的欣喜感。
“帮他们?当然不帮!”
“盯死了,风吹草动都要跟我汇报!”
根据孙道夫写来的折子,他们临国可是有水银镜可以看见外头发生的一切,但根据赵构的试探,要么是他们真看不见宫里的事情,要么就是那姓钱的太鸡贼了。
结果向来骁勇善战的金军只派了一小撮人在扬州附近徘徊,什么都没做就打道回府了,听探子说压根没有进城跟他们扬州的人联系。
而有关铁幕和过去那场大火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朝廷。
大家私下议论纷纷,渴望着更多来自扬州的消息。
也有许多人面露忧色——
这个看似友好的临国,也许是比金国更为恐怖的存在。
要变天了。
作者有话要说:完颜亮: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赵构: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辛弃疾:你可以安排我……但是能不能别冲到厕所来安排
柳恣(竖起耳朵):你是说咱们去——
辛弃疾:我不是我没有
------------------------
说些废话哈,
看过我上一本书的人都知道,我这人写东西的时候,喜欢把考据的史实揉碎了放进去。
像今天这样明明白白说,
宋朝有多少年产值,跟明朝比有多少,跟清朝比有多少,其实是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因为不喜欢这么扔资料)
问题是写历史文总会遇到些小麻烦。
当时连载《科学》的时候,提到了北京没有排污系统,而且城市脏乱差的情况,
然后从大概二三月份到现在,被刷了肯定有几十条评论,攻击我没有常识……
“作者连这个都不知道吗!古代有很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好吗!”
这里不批评读者哈,只是解释一些事情。
南方是水田,可以通过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去积累肥料。
问题是北方是旱田,不具备这个条件,北京和开封都风沙满城而且浊臭不堪。
但是我当时为了考虑剧情和阅读感,把这部分资料拆碎了放在后面的农田改革里,而那些喷我的并没有看到后面去……
说这么多只是想解释一下,有些东西不是不知道,是处理方式比较委婉,不会为了表现‘这里我考究过了啊’特意放一大段。
当然肯定还是会有bug的,单人穿越都很多方面兼顾不过来,群穿涉及的领域更多,肯定有查不到的资料,或者资料本身出偏差。
这里还是感谢所有陪伴和理解我的小天使们,不理解但不喷我的也很感谢,真的。
一起愉快的走下去吧,握爪√
爱你们哦,么么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