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211张浚罢相(1/2)
吕祉这一介文人是值得敬佩的,在这帮虎狼之群中大义凛然的勇气,是个爷们!
他这么一喊,还真有一千多人围着吕祉就不走了,郦琼一看这还得了,你在吆喝几嗓子,老子马上都被你策反了。
郦琼下令杀死吕祉以及赵康直等人,放归了赵不群回去给大宋皇帝报信,我换队了,你们保重吧。
郦琼的部队过了淮河,成功的投降了伪齐。
这一天是绍兴七年八月十二日,在绍兴七年十一月金国就废去了伪齐。郦琼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决定,投降了错误的主子,但是却得到了一个好结果。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在说。
吕祉妻子吴氏也是贞烈巾帼,自缢身亡殉葬,庆元年间,诏令为吕祉立庙赐匾。
吕祉字安老,建阳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太学上舍释褐出身。
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即位,吕祉任右正言,因直言议论政事得罪,贬为明州(今宁波)通判。
绍兴初,吕祉升任建康(今南京)知府,与吴若、陈充等合著《东南防守利便》一书呈上,认为:“立国于东南者,宜联络淮甸、荆襄之势。临安僻在海隅,当移跸江上,然后可以系东南离散之心。”
绍兴四年(1134年),刘豫诱金兵攻袭淮南。
韩世忠部驻江苏高邮,首当其冲。
吕祉上书朝廷,要求派兵援助韩世忠部。
韩世忠率部退保镇江,吕祉再上书朝廷:“置江北于度外,恐失中原民心”,要求皇上亲率大军救援。
于是高宗率军亲征,车驾至平江,金兵与齐军溃。
吕祉升任吏部侍郎。
绍兴五年,刘豫调乡兵大举攻宋,朝臣纷纷主张退保临安。
吕祉据理力争,说:“士气当振,不可避退以示弱。”
绍兴七年,吕祉升任兵部尚书,参议军事。不久升督府参谋军事,往淮西抚谕诸军。
郦琼投敌的事情传出去以后,岳:“愿进屯淮甸,伺便击琼,期于破灭。”
这次朝廷下诏了,不同意岳飞的请求,只是让岳飞驻军江州作为淮浙地区的后援。
岳飞那个郁闷啊,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临安城里的玩意都是天坑啊。
郦琼投敌的责任,百分之八十都在张浚的身上,如果里外里算的话,南宋损失了近十万之众。
这个宰相不好意思再做下去了,只好引咎辞职,高宗皇帝也对张浚失去了信心,接到张浚的辞职报告以后,就坡下驴准了。
高宗皇帝还算是给张浚面子,问张浚宰相接班人的人选,为了防止张浚胡说八道,高宗皇帝先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让秦桧做宰相。
张浚:“近与共事,方知其暗。”
这话的意思是,以前听秦桧的名气,觉得他是个正直的人,和他共事了以后,才知这人是个典型的小人。
高宗皇帝也不是聋子,也知道秦桧的名声不太好,有奸细的嫌疑,也就没有力主让秦桧干,最终宰相的大位落在了赵鼎的身上。
九月初五,高宗皇帝重新任命赵鼎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秦桧的宰相梦,又要延后了,他算是恨上了张浚。
张浚去职后,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所谓墙倒众人推,台谏官员不断攻击张浚,张浚再次被贬,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居永州。
有人说台谏官攻击张浚,是受了秦桧的指使,在下以为未必。
张浚这种争议极大的人,一旦失去了权势,落得悲惨命运是很正常,很多人指着踩着你上位呢,这是tm宋朝狗屎文人的特性。所以没有秦桧,张浚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然了,张浚也狗屎文人中的一大坨。
在此之前,张浚和赵鼎相处很好,张浚先被重用之后力荐赵鼎。
两人曾一起谈论人才,张浚十分推崇秦桧,赵鼎说:“此人得志,吾人无所措足矣!”
张浚不以为然,故而推荐秦桧,共事后张俊才算看清了秦桧。看清楚又能如何?祸根已经种下了,而且都开枝散叶了,已经不是他们能撼动的了。
张浚屡屡被攻击,作为老朋友的赵鼎多次为老张说话,这让秦桧很不爽,为了让赵鼎保持安静,老秦对赵鼎说:“上欲召公,而张相迟留。”
这话的意思是:皇帝早就打算召您入朝了,但被张浚给挡下了。
赵鼎本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辈,听说张浚暗地里给自己使绊子,也不多想想,就开始讨厌张俊了,继而对秦桧深信不疑。
这件事的表像是秦桧在整张浚,其实不然。对秦桧这种权利欲特别强的人来说,只有干掉了前面所有的鸟人,自己才会成为天使,张浚和赵鼎被秦桧整是注定。
后来,赵鼎也被秦桧弄出了朝廷,老赵和张浚相遇后,才知道一切都是秦桧放的屁,只是两老小子都闻上瘾了。
对于老赵来说,知道了内情又如何?此生再也没有进入庙堂,闲来无事也只能研究一蚂蚁如何吞噬大象以及太监生育问题……
张浚这瓜娃子,到有点九命猫妖的感觉,后来终究还是被启用了,然后继续祸国殃民,悲剧……
十一月十九日,完颜宗弼,完颜昌以南下攻宋为借口,进入伪齐都城汴梁,俘虏伪齐皇帝刘豫,废为刘豫为蜀王。
貌似有点突兀,细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刘豫是完颜宗翰一手扶上马的,现在宗翰倒台,他的好日子到头实属正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