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野狐岭的崛起(1/2)
昌平县野狐岭下原本有个驻军大营,只因荒废多年,荆棘丛生,房屋倒塌,整个大营只剩下五六间房可以居住。
李轨率人修缮房屋,重整大营,又下令沿着大营建筑围墙、挖掘壕沟。
周兴道:“修葺房舍倒也罢了,为何要修筑围墙?难不成有盗匪敢来抢掠咱们不成?”
李轨道:“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要太得瑟。有这道围墙,可省多少守军,咱们到这来可不是为了享福来的,咱们是奉命拱卫幽州城,是要清肃外围的流寇。大军外出,根基不稳却如何是好?”
周兴被李轨教训了一顿,贱兮兮地说:“其实我也明白,大兴土木,才有好处捞嘛。”
李轨笑骂道:“给我闭嘴,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其实李轨这么做,安全只是一个方面,他是要借此机会多招募流民。
黄巾乱起,地方百姓争相逃难,幽州地处边关,军力强悍,相对较为平静,各地流民纷至沓来依附。
昌平是广阳郡属县,邻近刺史府和郡治所在地蓟县,相对安稳,故而流民数量巨大。
这些人不安抚,再多的驻军也无济于事。
安抚流民可以开粥棚供给吃喝,有吃有喝,人心平稳,自然安宁。可李轨不愿意那么做,这是一笔丰厚的人力资源,不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了。
和平时期,驻军将领擅自招兵买马自然是大忌,但若因为是工程建设需要而招募,继而这些流民依附军营安居,然后成为驻军的“有益补充”,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非但无罪,反而有功,这是李轨这一年来在刺史府当差学到的窍门。
果然,李轨以营舍破败不堪,请求上峰拨款的条陈递上去之后,经费很快就批了下来,郭勋不仅批给他一大笔钱,还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工匠过来指导,更允许他自行招募人手修筑营舍和战备工事。
李轨拿着批文找到昌平县令请求协助。
昌平县方面当然乐助一臂之力,几万流民盘踞在县城里,简直就是一个火药桶,随时能把县令老爷炸上九霄云天。
榜文一出应者云集,瞬间即得三千人精壮。
修一道围墙自然不必那么多人,但李轨却颇有些来者不拒的意思,他修改了原来的规划图,全面加高加厚围墙,规模不亚于一座城镇。
不仅如此,他还在主据点外建设了四处外围据点,使得整个防御体系更加完备。
外围据点和主据点中间部分则免费提供给壮丁家眷居住,由军队提供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譬如饮用水。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难民们越聚越多,遂成一处城镇。
直到此时,众人才明白李轨的用意,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是最可宝贵的资源,有了人才有一切。众人齐夸李轨深谋远虑,乃千古罕见之奇才。
李轨只是淡淡一笑,相对后世强二线城市为抢夺人才使出的种种手段,自己这点微末伎俩完全不值一嗮。
到这年秋季,军事工事竣工,聚集在野狐岭下的上万流民非但没有因此减少,反而越聚越多,很快就突破了两千户,一万五千人。
李轨带着他们兴修水利、开荒种地,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
他的这些胆大妄为的动作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流言蜚语飘到了广阳太守刘卫和刺史郭勋的耳朵里,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渺去无踪。
刘卫知道李轨是郭勋的爱将,当然不会因为这些小事挂心,而郭勋却密切关注着李轨的一举一动,他在审视李轨,看看他究竟要做什么。
他亲眼见证了野狐岭的崛起,这样的手段和魄力岂是一般武夫所能具备的?
这样的一个人可不就是他苦苦寻觅的衣钵传人?
于是便召李轨回城述职。
郭勋劈头盖脸地问:“野狐岭现在居然比昌平县城的人口还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轨道:“这意味着幽州的北面又多了一处据点,幽州的防务更加巩固。”
郭勋道:“但有人说你图谋不轨,你怎么解释?”
李轨道:“河北局势方稳,流民尚多,若不及早安置,早晚必成祸患。整修武备,又苦又累报酬又低,他们都愿意去做,证明他们确实已无退路,这样的人正处在造反的边缘,处置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祸端,与其逼他们造反,然后镇压,何不预先给他们一条生路,防患于未然。”
郭勋哼道:“你说的好听,想骗老夫也难!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打量我真不知道吗?”
李轨大惊,心道:果然姜是老的辣,这么快就看穿了我?
郭勋积威之下,李轨不敢造次,忙请罪道:“李轨果然有异心,明公相召,岂敢孤身前来?野狐岭驻军不过千人,粮秣完全依赖幽州,明公要李轨人头,翻手之间,李轨又怎敢有异心?李轨所以招兵买马,乃是心里不自安。”
郭勋道:“有何不安?”
李轨壮着胆子道:“黄巾虽平,地方诸侯已然坐大,但有风吹草动,只怕,只怕……”
话未说完,郭勋已厉声喝道:“你住口。”
李轨不敢言语,低头请罪。
郭勋虽然呵斥了李轨,其实并不是真怪他。
天下大势,明眼人谁个看不清,借剿灭黄巾之机,地方诸侯纷纷壮大,太守领兵过万者比比皆是,且经过这场混乱,朝廷虚实暴露无遗,那些野心家能不怦然心动?今后朝廷施政稍有失当,就是一场浩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