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3)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有时候,我一个人踽踽独行,看到那些吃饱喝足的人们一起玩牌,看到那些商人在豪华的酒桌上颐指气使,看见那一对对情侣手牵手走过街头,看到那些阔绰的人们进进出出一些高级场所。
也许是我看错了,但是我总会发现一些郁郁寡欢的人,一个人默默地行走,甚至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在那里咒骂,狠毒地诅咒着这个世界。
(3)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是我错了,还是别人错了。
思虑良久,我才发现是自己错了,我把自己封锢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我为自己织造了一些假象,以为这样就可以自欺欺人了。
可是,事实总会在我猝不及防的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
今天,我读了一些书,认识了一些朋友,受到了一些教育后,才恍然悟出,人们一直在追求他们所期盼的生活。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子吧!
第一次听老师说:“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觉得非常惊讶,这种惊讶多半是喜欢,一半是惊奇。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读到这句话时,才发现其中包含了那么多自己所不知道的辛酸。
甚至每当自己读起这句话时就会有种许久未谋面的新鲜感,似“他乡遇故知”的错觉,而又难于抒发。
这种感觉压抑久了,便会发酵,直至孕育出新的知觉。其实我的悟性还是很差的了。
人生曲曲折折,但命运的掌纹始终紧握在自己的手里。开始的时候,我很难接受“人定胜天”的道理,可能是因为我才学疏浅;后来我慢慢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停的奋斗,尽管结果可能是徒劳的,后者让自己、他人失望的;再后来,我寻求一些知名人物,探索他们的一生,发现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莫过于《红楼梦》。洋洋洒洒几十万文字,就道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但是,总觉得有一种宿命论在里面。
而现在,我发觉人的一生应该遵循着某些哲理,这种哲理抑或原则,集中体现在人对一件事的认知上,以及亘古不变的存在于人身上的特质。
记得孟子曾经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同时,我读到伟大哲学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我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所以,我就想把自己的思想诉诸给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倾听。
可是正如同查拉图斯特拉多遇到的情况一样,“他们的耳朵对不上我的嘴”。
(4)
有好几次我都想要给别人说我这几天思虑的道理,可是还没等我开口,人家就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我的精神食粮越来越丰富,可是物质食粮却越来越匮乏。
直到有一天,我想起了高中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行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开自己买的《论语》,真的是这样,难道自己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还会没有人理解我?
翻开《论语》,我似乎像是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重要。
孔子说:“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以”。
也许生命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地传承着。
我不是孔子,不是孟子,更不是什么名人。
也许我并没有那么伟大,我根本就是一名凡人。
所以,我要改变自己。
圣贤书教导人们说:“人最难战胜的是他自己”。
这句话深深地影响到我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对。
犹记得自己在求学时候写的锦绣文章,“试着勇敢地朝门外迈出去,试着微笑着和陌生人打招呼,试着用温暖的心去融化这个世界”。
就这样,我每天都在改变着自己,从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
“我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诺,而却是一个年少无知的孩子成长必经之路。
曾国藩说过,看一个家庭是否有希望,要看子孙几点起床,是否做家务,是否读圣贤书。
所以,我愿意从第一点做起,我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早起晚睡。
就这样,我发觉生活变得越发的有趣,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其他人的关系也变得妙不可言。
已经26岁了,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虽然没有那么厉害的魂魄,但是我已经能够认识到时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极其有限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命何尝又不是如此,昨天过去了,就消失不见了。
朱自清的《匆匆》,明代的《明日歌》,还有那类似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谚语……无不都在感慨时光的飞逝。
面对无情的时间,我们唯独能做的只有勇敢、乐观的去面对。
珍惜我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的人与物,珍惜生命中的一切。
也许这一切的存在都有他的意义,只不过我们身在其中领悟不到罢了。
有时候,我在想,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那么多美丽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哀声怨气,咒骂生命的不公?
我们为什么不将眼光放得长远些,生命不只是生生不息地奋斗,还有我们作为一个人,奋斗时候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