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无敌大军(2/3)
招揽他的意思。商鞅用伯术,霸道狠辣,可是,其眼光很独到。他得到秦孝公的求贤诏后,赞为五百年未有之雄文,匹马单身入秦,才有商鞅变法,秦国变强之事。”李广接过话头,接着往下说:“秦国变法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收复失地,夺回函谷关。这些土地在魏国手里,魏国国力强盛,魏武卒善战,要想夺回失地,谈何容易,必须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商鞅命国尉车英,在此谷中练兵。”
“这个车英必是盖世之英才,要不然,不可能练出如此善战的大军!”程不识于这段秘史所知不多,大声赞扬。
这话正是周阳要说的,点头赞同。
“呵呵!”李广拈着胡须,笑得很欢畅:“程将军,你错了,不是车英了得,是商鞅了得。若我祖上不是前朝大将,我也不知这些事。”
“商鞅?你是说,秦军是出自商鞅之手?”周阳有些惊异。
“正是!”丁隽点头道:“世人皆知,商鞅是法家,却不知,商鞅是一个极其了得的兵家。”
“商鞅是兵家?”
这说法,周阳他们第一次听到,周阳、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齐声质疑。
“商鞅不仅是兵家,还是兵家中的翘楚!”李广的大拇指都竖到天上去了:“丁将军,这事,还是你来说吧。你比我熟。”
丁隽应一声,在周阳他们的惊疑中,开始大谈这段轶事了:“商鞅是鬼谷先生的高足,先学兵家,后习法家。他出世之后,先在魏国求仕,未被重用,适逢孝公招贤,这才入秦。孝公求贤诏中有‘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之语,感人至深。这是秦朝的丑事,历代秦国之君忌讳,不敢言及,孝公却写在求贤诏中,这份胸襟让人赞叹!”
帝王丑事本来就是不能触及的禁区,即使不好也要说好。秦国与魏国打了数十年,败仗之多可想而知,涉及数代国君,谁敢提及?
秦孝公却写进求贤诏,这份胸襟着实让人感动,商鞅入秦,也就是必然之事了,周阳感慨不已。
在周阳他们的赞许中,丁隽接着道:“为了训练新军,商鞅呕心沥血,这才有扫灭六国的秦军,最紧要的就是秦军的方阵。世人皆知前朝方阵威力巨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却少有人知,这出自商鞅之手!”
秦军方阵的威力有多大,周阳历史不够好,并非不知道。周阳在长城大战中所用的戟阵,就吸取了秦军方阵的优点。周阳使用戟阵,事先并不知道秦军方阵中就有戟阵,出于自己的构想。可是,李广、冯敬向他介绍秦军方阵的优势,这给周阳提供了不少参考。
如此威力巨大的方阵,竟是出自商鞅之手,周阳还真是没有想到,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秦军方阵的威力,就是在千年以后的今天,仍是让人向往。
不仅周阳惊讶,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谁个不是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把众人的吃惊样儿看在眼里,丁隽微微一笑,道:“到了始皇时,前朝方阵与商鞅时期已经有些不太一样了。那是司马错、白起、蒙武、王翦、蒙恬、王贲这些名将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之故。”
军事科学是发展的,司马错、白起、蒙武、王翦、蒙恬、王贲他们完善秦军方阵,这是必然之事。可是,这基础是商鞅打下的,商鞅功不可没。
“秦国新军练成,商鞅率领新军,与魏国大战河西。”丁隽接着往下说:“那一战,魏国出动了魏武卒,可是,遇到秦国新军,给杀得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吴起训练的魏武卒,那是横扫天下的劲兵锐卒,诸侯束手,正面硬撼,无一支军队能败之,就是孙膑也不能,却给秦国新军打败。”
略一停顿,丁隽有些神往的道:“孙膑是鬼谷先生的高足,精研兵法,孙庞争斗,射死庞涓于马陵道,让后人赞叹。可是,孙膑不能训练出一支大军,与魏武卒正面硬撼,只能用计,用巧,在马陵道大败魏军。而商鞅却能训练一支比魏武卒更加善战,更加可怕的大军,在下以为,商鞅在兵道上的成就,远比孙膑高!”
“这……”孙膑的名头很响亮,为后世兵家敬仰,丁隽这说法很新颖,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周阳微微一愕,大是赞成这一结论:“马陵之战,固然让后人景仰,可是,胜了也就胜了,与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比起来,远远不能比。一战之胜,那只是一战,若是能打造出一支无敌的大军,就会有很多胜仗。若是孙膑训练出一支前朝那样的大军,那么,就不止一个马陵之战,会有很多个马陵之战。”
经过周阳这一说,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他们转过弯来了,不住点头,大加赞同。
“大帅这话言之有理!”李广快嘴,率先附和:“长城大战,大汉打败了匈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可是,若是我们不能训练出骑兵,就不能收复河套之地,不能直捣龙城,不能攻入漠北,长城大战不外是另一个马陵之战罢了。”
话音一落,方才记起这话有些不妥,忙道:“大帅,末将不是那意思……”
周阳手一挥,阻止他说下去:“飞将军说得对,长城大捷固然让人欢喜,可是,欢喜完了也就完了。这一战,我们的代价很大,人人带伤,伤亡近半。之所以有这么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