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要有公信力(2/2)
估报告,健华医药研究院yh项目小试成果的价值,在评估报告中标识的一清二楚,对于权威机构的估价,关云天等人没有任何异议。随后,叶佳怡出示了yh工业化试验项目的投资概算,并把概算书递给对面的客人,请他们一一过目。
冯副院长和老彭等人看过投资概算书的有关内容后,都觉得有点诧异,他们主观地认为,以yh小试成果的价值入股双方合作的工业化试验项目,健华医药研究院一定能占大股,看了投资明细才知道,yh小试成果的价值,在整个合作项目中的占比,最多百分之四十。
“原来,投资概算不仅包括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还要包括车间厂房、仓储设施和建设用地这些方面吗?”看来老彭对此是有异议的。
“当然要包括这些方面,大家都知道,一个项目不仅需要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厂房、仓库和土地等要素缺一不可,否则设备仪器安装在何处?项目如何实施?我们这里是开发区,土地都是明码标价,有据可查的。”叶佳怡道。
“其实,还有一些投资,我们并没有计算在内,比如水电气等公用工程的建设,还有跟当地环保安检部门打交道,这些都是需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资金投入的。”关云天道。
老彭觉得对方说的也有道理,要是把所有投资都计算在内,健华医药研究院的股权份额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他跟冯副院长交换了眼神,老冯示意他见好就收吧。
合作协议顺利签订后,健华医药研究院的领导们决定第二天返回单位,当天下午,他们决定成立一个跟昌达集团对接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冯副院长担任,对外合作处的老彭担任副组长,yh项目负责人史工和他的几名助手为组员,史工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健华医药研究院一方的具体牵头人。
为了节省时间,在客人们离开前,关云天提议让史工留下来多待几天,跟昌达集团技术部门对接,协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虽然健华医药研究院名义上有个工作小组,其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跟昌达集团打交道的主要是史工和他的科研团队,特别是这位史工,他是yh项目小试阶段的负责人,技术方面的问题,只能由他跟昌达集团有关部门对接,所以,关云天的要求正当合理,史工名正言顺地留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送走了冯副院长一行,关云天在他办公室跟史工进行了一次小范围交谈。经过单独接触,发现这位名叫史晓东的科技人员,确实性格内向,话语不多,刚进办公室,还有点局促不安的样子,难怪在健华医药研究院,他工作了十来年,除了已经完成的yh小试,再无有影响力的成就。
通过言谈了解到,史晓东不是当地人,他的老家在外省一个小县城,妻子倒是本地人,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家有一个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父母是老家的退休职工,史晓东本人也是独生子。
现阶段,关云天觉得了解这些信息就足够了。
被单独请到董事长办公室拉家常,史晓东多少有点受宠若惊,毕竟在健华医药研究院,不要说院长副院长,即使机关那些处长们,也没把他这种一无人脉,二无背景,又不会搞关系,只会做点实际工作的科技人员放在眼里,而这么大的昌达集团董事长,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给人一种亲切感。
史晓东没想到,第一次跟外单位一个素不相识的领导单独聊天,他会由开始的拘谨,变得越来越轻松,也许受情绪影响,自己的话也越来越多。
初次单独见面,除了拉家常,关云天本来不想接触其他话题,谁知史晓东却主动问道:“关总,昌达集团的业务涉及多个板块,看起来医药产品在其中属于新兴产业,不知这项业务在公司有怎样的定位?”
对方的问题比较严肃,关云天当然要认真对待,“没错,昌达集团涉足医药板块才四五年时间,但我们想把这项业务做大,这也是我们主动对外寻求项目合作的原因。史工作为业内专家,对医药行业的前景有何看法?”
“专家不敢当,就算个从业者吧。我的观点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上天、入地、潜海都不在话下,但人吃五谷杂粮,生活在地球上,谁也无法完全避免生病。有人说了,好多疾病是根本不用治疗的,凭借人体免疫力就能痊愈,我认为这种观点太极端,轻微的感冒不用打针吃药,要是重感冒呢?或者人的免疫力不够强呢?最后还得靠就医用药解决问题。”
看来,这个少言寡语的人并非无话可说,只是从前没有适合他说话的环境。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